发布时间:2025-04-03 热度:
目前知识产权融资存在的问题
1.知识产权价值不稳定,价值评估难,风险大
知识产权融资的使用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和确认。虽然知识产权可以给企业带来收入,但由于无形资产固有特征的影响,资产难以融资。一方面,知识产权属于企业无形资产,没有物理形式,不像有形资产容易判断价值,必须与实物资产和人力资源相结合,因此难以与有形资产等因素分离,使企业和投资者无法通过合理的手段和评价体系估值知识产权的价值。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的价值受到未来经济环境和市场前景等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知识产权的经济寿命与企业固定资产相比是不可预测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的时间有限。超过法律保护期的企业知识产权普遍贬值,未来经济利益高度不确定。上述两个因素导致知识产权在风险管理中难以控制。例如,当被投资者面临风险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难以实现无形资产时,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在知识产权评估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评估机构,但这些机构普遍缺乏权威和统一的评估标准,主要银行对其评估结果的认可度不高。知识产权风险高、价值变动性强的特点,通常会导致投资者的出资额低于资产的评估价值。
2.文化产业企业经营规模小,知识产权管理不合理
目前,我国文化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缺乏信用评级。现有的融资渠道主要适用于信用评级较高的大型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小微文化企业参与度小,是我国文化产业融资中的一个重大问题。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认为,我国一些上市文化企业经营业务相对单一,风险大,抗风险能力强,投资价值低。
(1)由于企业规模小,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不了解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和程序,企业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合作意识,经济因素和市场环境中知识产权融资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和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企业外部中介交易机构不完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登记、评估、托管、质押、流通、实现的管理措施。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融资时,中介机构对相关管理措施的执行程序不明确,缺乏融资知识和实际经营理念。
(3)国家对许多地方文化产业进行财政投资后,企业对财政投资的使用和效果与融资初衷不一致,大部分财政资金对企业及其知识产权融资毫无意义。虽然我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但由于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文化产业市场仍存在盗版侵权行为,随着当代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代码技术、网络聚合等新技术的发展,可以预测互联网文化产业在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和应用层面也将面临许多版权侵权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现实,结合互联网优质资源平台和国家政策,完善产权管理和保护。
3.文化产业融资政策和制度不完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和“两届会议”都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不明显,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只有个别规定限制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产业的管理和规范。中国“重点关注”各类企业的融资援助政策和制度。大多数文化产业是融资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其融资渠道、参与能力和政府财政支持远低于信用评级较高的大型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中国文化企业自身的融资会计制度不完善,融资缺乏必要的信用,导致文化产业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没有发言权。大多数文化企业依靠有限的自有资金发展,其他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的热情不高,融资渠道狭窄,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