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3 热度:
如何打破知识产权融资瓶颈
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融资,但仍存在融资困难,城市和地区知识产权融资发展不平衡,未实现国家推广,使文化产业在知识产权融资方面取得实质性飞跃,必须从以下几点打破知识产权融资困境:
1.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评价机制和文化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目前,虽然我国对无形资产评估制定了总体标准,但内容宏观,重点关注(对科技领域的关注大于文化产业),对特征差异明显的知识产权没有单独的规则,在实施过程中应用差,难以准确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文化企业建立完整的信用评级体系,有利于企业知识产权与优秀资源的结合,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企业融资:(1)建立无形资产评价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开放的知识产权估值市场,合理评价其市场潜在价值。经过知识产权人才培训,选择最佳知识产权评估公司,通过不断学习、培训和完善政策实施,实现知识产权评估机制的初步规模。(2)完善文化产业企业信用评级机制,确保信用评级机构独立、公平、客观地评级企业信用,真正反映企业信用评级,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信任,提高企业融资效率。
2.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促进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新的文化形式,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集约化和专业水平”。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林教授指出,当今文化产业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意为核心,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沟通方式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注重与金融、技术和互联网的合作与对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这三个领域的优势。
(1)文化产业资本瓶颈初步缓解,但制约文化产业与金融业进一步整合仍存在,仍需大力加强金融机构的促进作用,改善文化产业发展金融环境,逐步改变金融机构因知识产权高风险保守谨慎态度,促进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融资得到金融机构的全力支持。(2)中国各地区高度重视文化科技一体化产业的发展。科技是中国的第一发展力量。加强相关科技成果与文化领域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提高知识产权的竞争优势。(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腾讯控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对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有自己的看法:“保护网络版权,培育合法消费理念有利于激发内容创作者的活力,是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基础,也有利于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互联网企业不仅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基于真实内容运营的利润,还要充分发挥企业责任,积极打击盗版。”
3.完善与知识产权融资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法律
(1)建立文化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委托代理服务,减少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充分实施新的知识产权融资政策,优化知识产权融资模式,降低风险。服务平台可以加快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对接,根据文化企业提交的融资信息向银行等投资者推荐,加快银企合作,提高融资效率。(2)修订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融资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国家法律部门根据当前法律基础和文化产业发展,通过研究和信息反馈发现知识产权融资相关法律法规的缺点,根据知识产权融资现状完善法律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应根据区域差异、经济环境、金融风险等因素灵活调整。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国际先进的知识产权融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取其精华,加快制定我国知识产权融资法律法规。同时,创新政府治理机制,加强政府监督,完善文化产权交易制度,降低文化市场经营风险,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3)针对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问题,建立互联网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和执法机制,加强与国内外互联网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和地区政府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融资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应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发展方向,有效解决融资问题,加强企业管理和多元化发展,不断完善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真正实现知识产权融资,促进文化企业发展和企业增值,提高国家软实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