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热度:
投资效率评价及变化规律
(1)投资效率评价
哈罗德多马模型最早涉及投资效率评估。该模型的表达式为g,g=s/v,其中g=ΔY/Y表示经济增长率;s=S/Y表示储蓄率;v=ΔK/ΔY =I/ΔY表示增量资本产出比。该模型暗示了将所有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假设(即S)=ΔK=I)。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增量资本产出比V的本质是ICOR(incremental capital-output ratio),它通常被用作投资效率的衡量指标。
借鉴哈罗德多马模型,i=I/Y表示投资率,v=ΔK/ΔY=I/ΔY=ICOR(不考虑折旧),g=i/v,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率与投资率成正比,与ICOR成反比。由于ICOR的计算公式通常写为:ICOR=I/△Y。因此,我们也可以将ICOR视为边际资本生产率的倒数。ICOR越高,投资效率越低,反之亦然。其计算方法因其方便、效果好而得到广泛应用。
(2)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投资效率变化规律
1、投资率的变化。杨格(Young,1994年)比较了东亚等地区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现在1960-1985年间,每个新兴工业经济体的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都经历了显著上升。1960年至1980年,台湾的投资/ 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翻了一番,韩国翻了一番,新加坡翻了三倍。这一比例的上升并不是所有经济体的典型特征,而是其他经济体投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变或下降。
2、投资效率的变化。Marcel Timmer和Bart van Ark(2000)在研究韩国和台湾的资本形成和资本生产率时,指出20世纪60年代,韩国和台湾的资本产出比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韩国和台湾的资本生产率相当高。但随着几十年来投资的增加,这一资本产出比慢慢收敛于美国的资本产出比水平。20世纪80年代末,资本的快速增长只是为了产出的少量增长。徐长生和陈伟伟(2006)计算了1950-1976年美国、英国、法国、原西德和日本的增量资本产出比。发现,消除异常值后,五国ICOR整体上没有明显的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基本上围绕一定值波动。在这个阶段,五国大多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在上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生产率在工业化阶段有所下降。工业化完成后,资本生产率趋于稳定,围绕一定的长期平衡水平波动。
综合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经验,粗略总结:从长远来看,工业化阶段投资效率呈长期下降趋势;工业化完成后,投资效率稳定,围绕一定平衡水平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