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热度:
1.引言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近年来新兴投资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选择个人投资创业组织形式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投资收入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收入只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是国家鼓励投资、完善所得税制度的重要措施。在此背景下,作为投资者或初创企业家,如何选择四种企业组织形式: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从这个问题出发,做了一些分析。
2.现行制度下四种企业组织形式缴纳所得税的具体情况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实行比例税率,个人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适用比例税率的所得税公式为: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从公式可以看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主要关注两个因素: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
2.1个体工商户应纳所得税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35%,详见表1。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税收-损失-其他支出-允许弥补上一年度损失
2.2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应纳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参考表1。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总收入-成本-费用-损失-损失-损失
但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在具体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存在以下差异。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合伙企业投资者按照合伙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未约定分配比例的,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按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人数计算。
2.3有限责任公司应纳所得税
目前,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双重税制,即征收企业所得税后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为25%;同时,国家将对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税率优惠。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总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种扣除-上一年度亏损
有限责任公司在向投资者分配股利时代扣除个人所得税。本文讨论的对象是个人投资和创业,因此有限责任公司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金额应计入应纳所得税总额。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限责任公司需要缴纳两种所得税,但由于有限责任公司具有相对完善的公司组织结构,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可以实现更多的扣除。最终的税额可能不超过前三种组织结构。
3.通过个人所得税的规划,选择个人投资创业组织形式的思路
3.1通过案例明确税收筹划思路
3.1.1案例
王创业,同时创办了三家企业,企业具体情况见表2。
3.1.2筹划思路
由于王的三家个人独资企业需要总结和缴纳个人所得税,只能扣除一次,王缴纳了更多的所得税。以此为切入点,为了多次扣除费用,适用较低的税率,可以改变部分企业的组织形式。王的三家企业是食品加工厂、物流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考虑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C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改为有限责任公司;为了多次扣除,B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改为个体工商户或合伙企业,其他条件不变。调整后的企业具体情况见表3。
3.2结论及注意事项
个人投资和创业时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将对应纳所得税的数额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选择企业组织形式之前,应根据个人风险投资所从事的行业特点等因素,提前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做好节税工作。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除经济因素外,在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时,还应综合考虑风险因素。个人以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投资创业的风险小于以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投资创业的风险。前者承担有限责任,后者承担无限责任。
(2)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要遵守税收筹划的一般原则,特别是合法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