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热度:
中国的财政职能定位于公共财政。除了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本身的需要外,它也是中国财政现实的选择。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财政收入占GDP 其比例逐年下降。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为31.2%,到1980 年降到25.7%,1990年降到15.8%,1996年国家财政收入占GDP 比例只有10.8%。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随着财政收入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减少,如何充分发挥财政资本效益是当前财政运作的关键。因此,在传统计划体系下,全面、多领域的投资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有限的财政资金难以发挥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作用。
应该说,中国建设性财政的现状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系有关。中国原有的统一收支和指令计划经济体系决定了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基本建设计划,财政投资建设工厂,形成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利润全部提交财政,然后由财政再分配。在这一制度下,从基础设施到针头线脑都是与国民经济和民生有关的产品,都属于金融投资领域。可以说,中国国有企业的范围有多广,金融投资的范围有多大,但规模并不经济。
据统计,1996年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50645家,其中国有经济86982家,占17.2%。在国有经济中,小企业71219家,占国有经济企业81.9家%。下表通过资本、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净值三个指标分析了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规模。
在我国国有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在资本和固定资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高,但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经济。各企业平均资本为287.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685.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83.9万元。这些小型国有企业遍布我国工业的各个行业。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些小企业现在的资本都来自财政拨款,但至少是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建造的。由于数据的原因,我们现在很难剥离财政资金,得出量化的概念。即使经济体制改革后,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非国有经济的增长和财政资源的有限,国民经济中财政总投资的比重也在缩小。在199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占2.7%,但投资范围并未相应缩小。近年来,国有工业企业数量仍在增长。1995年国有工业企业数量较1994年增长15.5%, 1996 3.6年比1995年下降3.6年%,但与1994年相比,增长11.4%。因此,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再像撒胡椒面一样投资,是不可持续的。从当前的餐饮金融和建设性金融到公共金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是我国金融现实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