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1 热度:
引言
会计风险是指在会计过程中,会计信息错报、错报等问题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高校获取资金的渠道逐步拓宽,这也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增加了会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旦高校会计出现问题,不仅会给国家、投资者和高校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高校在教育领域的信誉。因此,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前会计改革的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严格监督高校会计流程。同时,高校本身也要加强内部控制,为防范会计风险创造良好的环境。
1、高校加强会计风险的必要性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高校的支持也在增加。除了政府的财政拨款外,社会各界还对高校的经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促进了高校投资主体从单一形式向多元化形式的逐步转变。高校作为投资对象,要保证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自身的发展状况。会计信息是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但会计风险的存在使会计信息扭曲成为困扰高校财务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点,只有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确保会计过程中相关报表和凭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高校才能提高信息质量,为高校运营提供依据,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强投资者信心,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二、高校会计风险原因
1、内部控制系统不规范
与企业管理相比,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松散,缺乏标准化,对会计风险防范非常不利。在高校内部控制中,管理者缺乏对财务会计核心地位的理解,缺乏建立标准化会计过程的主动性,在固化思维中重复传统会计模式,使会计工作缺乏调整和创新的动力,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减弱。此外,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缺乏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合作能力,使会计工作缺乏及时、完整的信息支持,影响会计结果,造成会计风险。
2、会计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高校会计工作必然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风险类型复杂多样,对不同风险类型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也是必然要求。所谓“防患于未然”,高校要根据会计风险的客观性,系统构建防范机制。但从目前的风险管理来看,会计风险防范机制存在明显不足,如风险控制集中在会计上,缺乏对风险的预测,难以有效控制风险造成的损失。
3、监督制度不完善
监督制度是确保财务会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必要环节。然而,在当前高校的运行管理中,监督环节只是一种形式,难以及时检测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对于内部监督,各环节之间存在利益限制,影响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使监督结果难以真实反映会计内容,失去了风险防范的力度。
4、信息系统运行缺乏效率
在信息管理的背景下,高校也逐渐渗透到会计内容中,但由于缺乏会计工作转型的系统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没有有效防范会计风险,甚至衍生出新的风险形式,如会计人员操作不熟练、信息扭曲、信息系统防御能力不足、信息安全问题等,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会计风险。
5、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会计事业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也需要不断更新。但目前,高校会计人员更多地来自传统的会计环境,对风险管理缺乏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在信息环境下,会计风险预测和预防能力明显不足,使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改善,影响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