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1 热度:
高校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会计风险防范环境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是规范会计流程、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在当前高校管理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学校管理部门要抓住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优化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动会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会计法》是市场主体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高校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梳理会计流程,对存在的违规行为采取纠正和处理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与企业相比,高校的会计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高校要积极开展实践和调查,不仅要从宏观上建立专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还要根据自身管理需要进行调整,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2、协调内外监督,建立强有力的财务监督体系
在高校会计工作中,将涉及会计科目、会计、成本会计、报表制定、财产检查等内容,基于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会计工作相互交织,构建相对复杂的会计环境,确保各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自身的财务制度,监督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完善财务监督制度,高校会计人员可以提高风险意识,积极调查会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项目,不断确认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促进会计工作的顺利发展,降低财务风险。对高校会计工作的监督需要内外结合,即首先,高校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内部监督机构,系统分析评价会计岗位的职责履行情况,明确会计、审计、审计等环节的实施情况,消除会计风险;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发挥监督职能,对高校会计工作进行外部监督,及时发现内部监督中存在的漏洞,检查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利用外部威慑力提高监督效果,有效防范会计风险。
3、注重人才培养,规范会计工作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实施者,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风险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形式。因此,通过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也是实现风险防范的重要思路。在会计工作中,保证会计人员专业知识过硬、会计能力突出、职业道德高尚是实现风险防范的前提。基于此,高校应根据会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和管理:一是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熟练程度,特别是适应信息条件下的会计实务操作,避免人为会计信息扭曲;二是积极开展会计知识竞赛、组织业务讨论等会计培训活动,激发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第三,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不仅要通过培训实践提高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认识,还要明确会计职业道德,渗透道德教育,提高会计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积极规避会计风险;最后,完善制度评价体系,全面分析会计人员的会计工作效果,鼓励会计人员提高风险意识,通过专业操作合理规避风险。
4、建立信息平台,利用技术手段防范会计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当前会计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防范会计风险的过程中,高校不应忽视信息化实现过程中的新风险类型和信息技术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基于此,高校首先要注意财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投入,通过增加硬件设备,引入软件系统,颠覆传统会计方法,营造信息管理环境;其次,利用系统模块建立“预算、会计、决算”综合风险管理方案,实现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实现与会计系统、日常核销系统、会计处理系统的对接,利用平台收集整合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提高风险防范的智能化水平;第三,加强系统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完善安全管理系统,避免会计信息损坏;最后,注重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当前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利用专业的业务运作防范会计风险。
结语
简而言之,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高校应正确了解会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探索风险形成的根源,然后制定相应的会计管理措施。根据当前高校会计管理的实际情况,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监督效果,培养专业会计人员,建立信息财务管理平台,有效防范会计风险,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