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4 热度:
一、农业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农民进入城市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但资本、人才和技术向城市的转移使农村发展日益落后。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没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资本的盈利能力导致无法进入农业投资。此外,虽然农业生产投资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但投资回报期长,初始投资较大,使农业资本的需求和供给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农业融资主要集中在金融资金支持和银行商业资金支持两类,主要困境如下:
(一)财政资金支持
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占9.0%[1]。2015年国家财政预算中央本级支出25012亿元,其中农业相关支出见表1[2]。
农业投资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远低于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例。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更多的是大中型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建设,或对流通环节的补贴。农业品种改良、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保障投资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中小型农业项目。
(二)商业资金支持
农业项目本身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如受气候灾害影响较大、生产周期长、资金回笼缓慢等。土地使用权转让困难,农民缺乏足够的贷款抵押品,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商业银行基于风险管理,对中小型农业项目缺乏贷款动机。目前,商业银行逐步合并乡镇商业网点,可以看出其农业金融服务逐渐萎缩。
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业务核心。最近向商业银行的转型,短期内无法与邮政储蓄等商业银行竞争存款资源,同时拓宽了贷款方向。大部分存款资金用于城市商业贷款,但稀释了对中小型农业项目的财政支持。
二、中小农项目融资规模
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20016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39.5万户,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耕地12175.9千公顷[3]。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均耕地只有5.24亩。由于我国城乡户籍制度问题和农业人口整体素质较低,进城务工的农民将保留农业土地使用权,作为老年人返乡的出路。因此,我国很难全面走美国式大农场的发展道路,这应该是土地流转租赁的中小型农场模式。根据28定律(20%的人占80%的资源),集约化后人均耕地约20亩,即中小型农业项目土地规模20亩。常规农产品会计项目收入见表2和表3。
除了年收入中包含的成本外,农业项目的资金准备还必须准备一定的营运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启动资金不应低于项目的年收入。为了计算小型农业项目的资本需求,5~10万,中型农业项目资金需求40万~7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