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热度: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股利政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突出的两种现象是低分配和非分配。然而,自21世纪以来,中国证监会相关管理计划的制定有效地避免了这两种现象的发生。此外,借助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本文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阶段的股利分配情况,并分析了股利政策对个人投资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为上市公司提高投资效率提供参考。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
(1)不分配公司比例大,股利支付率低
目前,虽然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但上市公司仍存在严重的不分配问题,部分公司根本没有实施股息分配。监管部门规定,要再融资,必须实施现金分红。因此,部分上市公司实施分红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再融资。[1]截至2016年2月4日,已有106家上市公司发布分红计划,其中86家公司发布了现金分红计划。在86家公司发布的现金分红计划中,分红金额超过1亿元的公司有6家,分别是永达集团、浙江美达、史丹利、大福科技、百隆东方和金科。根据其发布的分红比例,上述6家公司涉及分红金额约1.5亿元、1亿元、1.43亿元、1.92亿元、1.65亿元和2.07亿元。虽然这个结果不是很低,但由于这些调查对象中一些上市公司现金分配能力强,现金分配比例相对较高。如果去掉,股息支付率很低。
(2)股利分配形式的多样性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多数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上采用送股形式,很多上市公司在年终股利分配上采用送股方式,但通常不会直接发现。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直专注于股票股利。例如,2013年,股利分配方案中采用送股形式的公司在全国公司总数中达到最高水平,约为55%,此后一直保持较高比例。
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在公布股利政策时,往往会出现股本扩张现象,包括配股和公积金转让股本。虽然不是股利分配,但一般与股利分配一起实施,给投资者制造良好分配的假象,极大地干扰了证券市场的秩序。
(3)股利政策波动多变,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上市公司持久经营和高效利润的重要体现是股利政策的稳定性。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的判断主要从股利分配形式和股利支付水平两个方面进行。[2]通过对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公司在股利支付和股利分配方面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股利政策的波动非常明显。一方面,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不稳定,支付形式多样,常用的三种形式分别是股票分配、股票分配和暂时不分配;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盲目满足市场需求,从众行为明显,如市场偏好红股;市场偏好现金股利分配;市场流行不分配不分配。
(四)股利分配不规范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相关内容的研究,发现其分配行为不规范的重点包括三点:一是部门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制定分配计划时缺乏规范性。原计划经常被篡改,对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正常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是股利分配计划的不确定性。我国股票类型包括普通股、法人股、国有股等,不同股票类型的成本获取和股东股利的重点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差异,一些上市公式为投资者制定了不同的股利分配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最后,股利分配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效率低下,往往存在延期问题。这对股东的合法权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