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热度:
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根据上述基本货币的定义,1993年-1997年我国M货币乘数变化不规则,有升有降,M1的货币乘数基本上略有下降。然而,自1998年春季央行大幅下调准备金率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即M货币乘数为1998年6月的1.104上升到1999年9月.426,M货币乘数为1998年6月的3月.1999年9月,094上升到3月.915。
根据我国情况,狭义货币乘数可表示为:(现金泄漏率+活期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备付金率+现金漏损率+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广义货币乘数的分母与狭义货币乘数一致,分子为1+现金泄漏率。根据这两个公式,我们计算了自1993年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结果表明(即货币供应和基本货币实际值计算的结果)误差很小(平均误差为3%,而且非常稳定),趋势是一致的。因此,要分析货币乘数,就必须判断上述行为参数。
(1)法定准备金率
从理论上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会对货币流通产生强烈的影响。在众所周知的央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中,其效果最为激烈。因此,这种货币政策工具在各国普遍不常用。即使需要调整,也是微调,因为金融机构资金规模巨大,更重要的是货币乘数的作用,是存款创造贷款的几倍。虽然中国的法定准备金率已经从原来的13%降至6%,但一方面,与国外相比,它仍然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更加重视资本充足率指标,对准备金率的要求也有所下降。因此,作为刺激国内需求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法定准备金率仍有降低的空间。
(2)备付金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超额准备金率的不断下降,货币乘数逐渐放大,即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呈反比。准备金率直接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但准备金率不能完全由央行控制,这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央行只能间接影响。商业银行持有准备金是一种机会成本,准备金率取决于中央银行市场利率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大,准备金率就越低。自1998年以来,随着差距的增加和利率水平的逐渐降低,准备金率呈下降趋势,存款货币银行(法定准备金率为8%1998年3月7月考虑).53%下降到1999年9月的5月.83%?这里提到的备付金率是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加上库存现金与非金融部门负债之比。2000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各经济主体的投资和消费意愿将增强,因此备付金率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3)现金泄漏率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我国现金泄漏率相对较高。然而,随着货币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交易工具的逐步增加,近年来我国现金泄漏率有所下降,1998年3月-1999年9月左右, 11.5%左右。现金泄漏率与现金需求量有关,影响现金需求量的因素非常复杂。中国的现金泄漏率由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共同决定。由于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变化会影响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化会影响个人储蓄的变化,这使得现金泄漏率的变化更加复杂。2000年,由于名义利率水平相对较低,居民储蓄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增长放缓,加上利息税征收的影响,居民持有现金动机相对增强,估计现金泄漏率下降空间有限。在其他情况下,现金泄漏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因此,如果现金泄漏率下降不大,就会影响金融机构派生存款的能力,对货币乘数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非金融部门存款比例
自1993年以来,我国非金融部门存款相对稳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1999年更为明显。到1999年9月底,我国非金融部门存款比例为3.58%,与去年相比,它下降了一个百分点。随着政策性金融业务的进一步规范,这一比例将保持稳定,变化不会太大。
(5)活期存款比例
活期存款比率反映了货币供应水平的结构变化,在决定狭义货币乘数时有用。由于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的影响,这一比率与利率密切相关。同时,由于这里提到的活期存款主要是指企业的活期存款,经济活动和企业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对活期存款也有很大的影响。1996年-1998年,我国活期存款比例基本维持在30%%进入1999年后,一、二、三季度这一比例分别为279年.5%,27.8%和28.8%,呈缓慢上升趋势。随着利率水平的下降和储蓄存款实名制度的实施,估计这一比例将在金融交易工具增加不多、信用状况改善不大的情况下逐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