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热度:
实现我国公共财政理论本土化
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管理模式正在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管理理论和经验已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金融经济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盲目、盲目的非理性现象,误导了正常的学习和借鉴。这里有两种倾向应该特别放弃:一是重传播,轻研究,经常肆无忌惮地复制西方理论,这不仅对理论研究毫无意义,而且破坏了理论研究的氛围;二是重形式,轻内容,只把西方金融经济理论作为一种时尚,作为炫耀自己知识的工具,无论是否有针对性,是否适用,盲目应用西方经济学的写作风格和表达,使一些理论模糊,甚至文学和科学,让人们不知道。要真正发挥公共财政理论的应有作用,必须强调其本土化,这是由公共财政理论作为社会科学理论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应该广泛学习和吸收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金融理论,但学习这些理论不是盲目复制,也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简单传播,更不用说把西方理论作为装饰外观的花环了。在这里,学习的目的是为我消化、吸收和使用;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发展成为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公共财政理论。我们强调公共财政理论的本土化,不是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的简单排斥,而是以中国具体情况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以解决中国财政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目的,形成能够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规律的公共财政理论体系和观点。
公共财政理论本土化首先是实践基础的本土化,这一点在前面已经多次强调,也就是说,我们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不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经济实践,而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实现过程。我们的研究必须考虑中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对公共财政的承受能力;考虑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可能对公共财政制度的影响;考虑中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以及由此决定的公共需求范围与西方国家的差异;考虑中国政府机构的规模和结构及其决定;考虑中国独特复杂的政企关系及其对公共财政体制形成和完善的影响。毫无疑问,实践基础的本地化是公共财政理论本土化最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在公共财政理论研究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公共财政理论本土化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的本土化,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和非常重要的问题。正如我们之前所说,一些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盲目模仿西方经济理论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使其模糊,甚至文学和科学,这不仅影响了学习和研究的质量,而且是一种不健康的写作风格。我们提倡在理论研究中保持本土化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即根据汉语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传达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写中国人能理解的文章,西方理论的翻译和介绍也应尽可能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这实际上对我们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了解西方金融经济理论,充分了解中国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准确表达异国理论,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西方理论,发展成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公共财政理论的本土化不仅是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的技术问题,也是提高研究人员素质、纠正研究作风、提高研究质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