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热度:
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的对策
针对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1)评价水平的划分。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和对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可分为四类: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由于财政支出项目是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之一,项目支出内容非常广泛,项目差异大,项目效益不确定。因此,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对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主管部门所属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单位作为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基层单位,其支出效益直接反映为财政支出的整体效益。因此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和财政部门,评价对象是各政府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的基础,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监督机构、财政政策研究机构等。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的整体效益,是部门财政支出效益的综合反映。综合绩效评价对象具有完整性,其范围可以是整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也可以是某一地区的财政支出。
(2)建立评价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结果的具体应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规范。首先,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是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选择与工作程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及标准选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统一的制度规范,明确了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和结果应用,界定了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二是在财政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财政资金总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在收缴过程中,集中收缴的效率明显高于分期收缴;在库存环节,有效的现金管理可以提高资金效率,加强财政控制;在分配过程中,预算目标的定量化和分类细化有助于监督和评价财政支出,也可以明确衡量预算分配过程中的成本和效益;在采购过程中,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可以实现分期采购模式下不可能实现的规模效益;在支付过程中,采用电子集中直接支付方式是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有效途径。因此,财政支出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绩效问题,应在财政资金运作的各个环节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最后,建立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审计和财政监督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职责和业务分工制度,从多方面加强和促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3)完善评价体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特殊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是形成一套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库。这一指标数据库的形成不仅需要理论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完善。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水平,在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库。从指标的适用性来看,各项指标可分为四类:一般指标、特殊指标、补充指标和评价指标。根据指标的性质,将各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四)制定评价标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指基于一定数量的有效样本计算的标准样本数据,用于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绩效水平。根据可计量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可分为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经验标准和历史标准;按时效性可分为当前标准和历史标准;按标准形成的方法可分为计算标准和经验标准;按地区可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此外,还可分为政府标准、公众标准和民间机构标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准确衡量绩效的标准。标准的正确选择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评价标准的制定不仅是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环节,也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体工作的重要工作步骤。通过总体规划设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研究指标与标准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评价对象的标准选择,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值。。评价标准值应根据财政支出的性质和类别,根据不同地区、行业和项目的规模,通过历史经验、政策标准、数学统计分析、专家评价、公众印象等方法获得。在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整理各种分类标准数据后,可以在条件成熟时研究建立绩效评价标准数据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标准将不断变化。因此,如何建立和维护更新标准库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提高相关评价标准的权威性,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可以效仿企业绩效评价,定期发布相关评价标准。
(5)创新评价方法。良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理论界提出了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生产函数法、模糊数学法、方案比较法、历史动态比较法、目标评价法、公众评价法等方法。其中,《中央预算支出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采用了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并应用于实践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中,社会效益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关键内容。在现有的评价方法中,需要进一步研究能够简单准确地评价财政支出社会效益、满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际需要的方法。未来,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研究中,注重提高政府工作和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开放性,提高政府财务管理的民主性和社会参与性,深入研究适用于社会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按照民主、科学、简单、准确的原则创新绩效评价方法。
(6)规范评价过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应当由国家统一规定,确定评价重点,明确评价方法,规范评价基本过程。坚持定性定量评价、事前事后评价、定期定期评价、当前长期评价、自我外部评价相结合,形成评价工作体系。评价工作的基本程序可设计为:制定工作计划,确定评价对象,发布评价通知;组织专业小组,聘请专家,成立评价工作组;制定评价方案,选择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发布评价通知;督促部门自我评价、收集、核实数据、实施评价;形成评价报告,做好评价总结;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