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8 热度:
国际金融危机下企业税务管理对策
税收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管理活动最终是实现税收筹划。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规划,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实现最低的税收负担。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需要进行详细的税收规划和精细化管理,实现税收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良好结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
(1)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改进产品设计或配方降低成本,或通过减少浪费,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有些企业不考虑长期利益或信用,非法节约成本,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现在,说到税收,有些人立刻想到是否不能交税。事实上,为了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我们可以利用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科学规划,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税收计划。充分利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预付结算时差,合理处理税收,减少企业营运资金利息支出。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税收管理,避免或减少税收违规造成的税收处罚等额外负担来解决。在选择不同的纳税方案时,应充分衡量该方案对企业整体税收负担的影响,避免因选择一种方案减轻一种税收负担而增加其他税收负担,增加整体税收负担。
(二)税收优惠
税收筹划使企业在薄利润竞争中以低成本取胜,赢得宝贵的市场资源,在经济困难中渡过难关,迎来美好的明天。税收筹划要注意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如果企业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免税优惠政策,就可以在实际经营活动中降低税收成本。
1•企业投资选择中的税收筹划。企业在选择投资时,由于地区、方向、行业和产品的不同,税收负担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和西部地区进行投资,可以获得一定期限的免征或减征所得税优惠;投资建设高新技术企业,与外商合资建设中外合资企业,建设利用“三废”环保企业为原材料,也可获得一定期限的免征或减征所得税优惠等。
2•企业融资选择中的税收筹划。融资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企业资金有两种:借款资金和股权资金。股权资金具有安全性、长期性、无需支付固定利息等优点,但需要支付股息,股息不能税前扣除,资金成本较高;借款资金需要到期还本付息,风险较大,但利息可以税前扣除,起到抵税作用,资金成本较低。加强企业融资选择中的税收管理,就是要合理选择融资方式,降低税负。
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成本分摊和坏账处理中的会计处理,在不同会计年度内实现不同的所得税,从而达到延迟纳税的目的,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在遵循现行税法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选择合适的计价方法,最大限度地发货成本,实现账面利润最低的目标;采用加速折旧法;增加当期折旧,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选择最有利的坏账损失核算方法,减轻税收负担等。
(3)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纳税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纳税风险是由于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是企业多缴税或少缴税。企业涉税行为大致可分为三类:税收政策遵守、纳税金额核算、纳税筹划。其中,税收政策遵守是纳什么税的问题,纳税金额核算是纳多少税的问题,纳税筹划是如何纳最少税的问题。
1•控制企业纳税风险也必须统筹安排。与纳税风险一样,税收成本离不开系统规划和各环节的协调。从拟投资设立企业到生产、销售,最后进入清算,企业各环节都有税务筹划的空间和不同的税务风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将企业的纳税风险纳入日常管理,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2•创建一个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体系。企业管理层的作用是防范企业税收风险的关键。企业管理层对经济计划作出决策时,应当准确计算各项计划的成本,减少税收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
3•注意处理税务公共关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企业应当维护和建立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的渠道。企业涉足新产业、外商投资、采用新会计政策、资产处置等重大经济事项时,应当主动向税务机关征求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听取税务机关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