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4 热度: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主要应用
根据管理会计相关指导方针,高校可以结合行业属性和自身实际,在考虑公益和经济的前提下,参照企业相关应用指导,选择适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加快系统、集成,促进高校教育发展规划的顺利实现。
(1)高校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是根据总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将一定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根据成本性质,高校成本可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总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成本保持不变,如学生实习费用、学生奖励和助学金;总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加而相对降低,如直线法计提的房屋折旧费;随着业务量的变化,总成本不成正比变化先归为混合成本,然后选择高低点法、回归分析法、合同确认等方法,最终分为变更成本和固定成本,如电话费和电费。固定成本分为适当的和约束的。管理部门的决策行为可以改变适当的固定成本金额。如广告费用,高校应认真计算,严格节约,控制绝对金额;约束性固定成本不受管理部门决策行为的影响。一旦形成,短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化,如校舍折旧费、编辑基本工资等。高校可以合理扩大招生,充分利用基本运行力,降低生均负担的约束性固定成本。高校应合理确定各项费用的成本属性,使管理者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这也是本量利分析、预算等工具方法准确应用的前提。然而,在一些相关的论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高校一些具体费用项目的分类有很大的不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相应的规范中除了对成本性态有明确的定义外,还应有具体的划分标准,并尽可能列出高校的所有费用项目并统一分类,以便高校参考使用,避免各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对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各执其是,各自为政,计算结果差别很大,会计数据失去可比性,导致决策错误。
(2)高校本量利分析
利润分析是利用数学模型,分析成本、利润、业务量和单价之间的依赖关系,研究其变化规律,为高校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支持。其中,“本”指成本,高校主要指办学成本(费用);“量”指业务量,高校主指学生人数;“利”指利润,高校指事业余额。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其中单价主要指高校生均收入,主要是物价部门批准的学费、住宿费等。本量利分析可用于高校招生决策、投融资决策、成本管理等。利润分析方法一般包括盈亏平衡分析、目标利润分析、边际分析、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又称盈亏平衡分析)可用于确定盈亏平衡点(利润为零)。作为高校招生决策的预警,只有超过盈亏平衡点,高校才能盈利。目前,我国对高校没有具体的盈利目标要求。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确定目标利润,控制目标成本水平,利用本量利分析模型确定保利点的学生人数,然后确定新学年保利点的新生人数,再结合历年录取率计算保利点招生计划审核报数。由于专业不同,高校会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五年高职院校前三年和后两年的收费标准不同,成人教育和全日制教育的收费也不同。因此,一般应采用产品组合的目标利润分析,在服从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寻找最佳“产品组合”,实现最大利润。
(3)高校战略管理
在制定和实施长期发展目标、中长期职业规划和重大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选择战略地图等工具和方法。高校在设计战略地图时,应根据行业属性和自身管理需要确定四个维度的名称和内容、战略主题和绩效指标:在产出维度、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财务层面)、生态效益、客户维度、学生实习和就业单位评价、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创新优化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业务流程;在学习和成长维度上,高校应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识别关键驱动因素,从人才培训和晋升、员工满意度等方面确定。高校的战略管理应遵循目标可行、资源匹配、责任落实和协调管理的原则。
(四)高校预算管理
高校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在高校内部控制中的主要方法,日益发挥核心作用。高校在实施战略规划、编制中长期预算和年度预算时,可以选择或综合运用弹性预算、运营预算、零基础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工具和方法。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可以对与业务量(如学生人数)密切相关、有定额标准的业务采用弹性预算;对于作业流程和资源消耗明确的业务,可以采用作业预算;对于预算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新项目可采用零基础预算;目前,高校已开始编制中期财务规划和三年滚动预算。目前,高校应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严格审批调整预算程序;严格执行既定预算;加强预算管理监督,完善预算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