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1 热度: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融资现状及中国参与度分析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互联互通能力差
“一带一路”沿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然而,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消费需求大,但购买力有限;此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铁路、公路、管道能力有限,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互联能力差;“丝绸之路”跨越中亚、俄罗斯等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些国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渠道能力有限,严重制约了这些资源的开发,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海外投资国家,世界第三大外国投资提供商,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资金充足,生产技术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依托国际交通渠道建设,推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中国有能力和实力投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发展中国家。
其中,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受益区。政府应加强对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的财政支持,充分发挥其“溢出效应”。其中,霍尔果斯作为国际边境贸易中心,作为新疆对外经济贸易的金融离岸中心和物流中心,有助于吸引全球资金流向核心区。
2.“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长期受到“融资瓶颈”的制约
“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巨大,大部分国家资金需求较大。然而,其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建设长期受到政府财政短缺的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外包项目资金需求大、项目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大、投融资回收期长、还款能力不稳定,可能增加我国外包项目主导企业的坏账损失,形成大量逾期欠款,使外包项目主导企业失去大量投资机会,增加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增加企业和银行作为担保机构的担保成本。
此外,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投资回收期长,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等项目投资发展理念为“早期支持、长期效益”。目前,“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大多数国家,由于缺乏市场环境支持和法律制度保护,缺乏改善其投融资环境的宏观环境,大多数商业贷款机构不愿意干预这些国家。最终,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交通建设等方面出现了“融资瓶颈”,导致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落后,互联能力长期限制,能源潜力长期未得到有效发展,社会经济长期欠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能源开发等方面投资不足、融资环境缺乏有效的市场环境和法律制度保护等不利因素的分析,发现建立一个以政府为担保、为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能力建设提供资金的融资平台非常重要。“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有效地为政府和市场搭建桥梁,弥补市场的不足,以市场化的方式服务。因此,亚洲投资银行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