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6 热度:
作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典型例子,家庭农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家庭农场进行农业发展定位,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转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随着“十三五”规划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农民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本地位。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部分,代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方向,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在发展中面临融资困难,发展资金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对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的相关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家庭农场的快速健康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家庭农场融资发展的主要特点
家庭农场是以农业收入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其融资需求不同于普通农民和其他农业经营实体。冷秋平(2015)指出,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提高农业经营效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标准化资金运作对家庭农场乃至整个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家庭农场的融资现状,概述了家庭农场融资能力有限、融资风险高、融资结构多样化的特点。万琴(2013)指出,由于家庭农场抵押担保资产少,收入不稳定,很难从信用社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发展大型设施农业。张爱辉(2015)从高融资成本风险概述了家庭农场受自然环境和生产周期影响较大,金融机构经常识别家庭农场的高风险,以避免风险。金为华(2013)通过分析家庭农场融资期限的影响,指出由于家庭农场结构的差异,既有短期生产融资需求,也有中长期建设融资。多元化的发展现状对资金的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家庭农场融资困难的表现
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在国家的重视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资金短缺已成为家庭农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最大瓶颈。其融资困境体现在自身抵押贷款不足、外源融资有限、保险制度不足、政策扶持不力等方面。霍东乐等。(2014)指出,家庭农场建设初期缺乏足够的起步资金。农民现有的土地大多来自租赁,自有土地抵押价值低,农机设备抵押模式发展缓慢,无法直接获得担保资金的前期投资[4]。冷秋平等(2015)了解到,作为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的金融机构,银行担心资本回收风险,对新农业经营实体的抵押担保制度特别严格,但也受到家庭农场生产信息和盈亏状况难以掌握的实际情况。李善民(2014)认为,农业保险的发展程度难以满足家庭农场目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供应主体不足、农业保险种类少、保险赔偿服务不完善,中小农户主无法承担重大损失[6]。张正宝(2015)指出,政府尚未出台家庭农场配套政策,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登记办法没有相应规定,财政补贴资金分配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