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热度:
一、引用文献综述
1.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方建宇从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和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理论、美国学者尼克·博克的竞争跟进理论、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日本学者岛清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等不同角度阐述了企业的外部直接投资,解释了外部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2.风险管理理论
法国学者亨里·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首次将风险管理引入商业管理领域。美国学者威雷特在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经济理论》中首次定义了保险。之后,奈特、格拉尔、莫布雷等学者补充了风险管理理论。
李峰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中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原因,如不可抗力、经济发展趋势、经济政策政治化、发达国家“安全借口”等。李峰的分析忽略了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略显片面。
3.投融资理论
Cumming&MacIntosh(2002)研究指出,当风险资本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风险资本应退出。在国外投融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不仅会面临更多的风险,而且在选择退出时也很难把握利益最大化的点。
贾欣在《中国外国直接投资基金投资退出模式分析》中,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外国直接投资基金的退出模式和退出时机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1.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国际分工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失去了优势。纺织、服装、电子配件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从中国转移,逐步布局在这些发展中国家。
一位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表示,中国经济将长期处于“L型”趋势,这表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国内需求下降、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国内供给侧改革推进等不利因素,中国原有的一些优势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失去了优势,迫切需要将国内产能过剩转移到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2.避免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
多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按照原产地原则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并设置贸易壁垒。在对中国企业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时,大多数以印度为代表的其他国家的商品的价格都是计算出来的。
2016年5月,欧盟议会通过非立法议案拒绝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也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根据世贸组织现行规则,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产品将大大降低其影响。在发达国家或其自由贸易区投资工厂,生产的产品可以完全忽略这个问题。
3.引进优势资源
发达国家一般对高新技术的转让有极其严格的限制,以确保其技术垄断优势。出口的技术大多是即将被淘汰的标准化技术。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并购或合作,与技术先进的企业合作,获得世界一流的技术。
2010年,吉利控股集团花费15亿$完成了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通过收购,吉利控股集团不仅获得了汽车品牌“沃尔沃”,还获得了生产渠道、销售渠道、技术专利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吉利控股集团本身的吉利汽车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