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9 热度: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状况
1.财务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没有有机结合。目前,许多高校实行“统一领导、一级会计、二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财务“一笔”制度、分级管理、分级审批、分级责任制;费用报销必须通过多个程序完成,领导会议或事情,甚至半个月签字。报销过程复杂,耗力耗时。主要原因是高校使用的财务软件相对落后,会计信息系统没有按照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和运行模式进行升级改造;业务流程没有根据计算机管理的特点进行重新规划;没有使用在线办公、在线结算和在线共享系统。查询功能不完善,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系统瘫痪。很难、很慢地找到过去的历史报账数字,而且容易出现人为操纵因素,造成错误或舞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出来,管理效率也很低。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正在处理各自的业务活动,出现“信息岛”状态,能够协调发挥作用的部门很少。这将导致高校财务工作与其他部门脱节,制约高校的发展。
2.财务管理缺乏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会计人员只知道计算机的简单操作,不知道系统维护和操作风险。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不会进行应急处理。操作错误往往导致系统瘫痪和数据丢失,影响工作效率,是高校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主要障碍。
3.预算编制工作制度不完善,控制制度不完善。预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占很大比重,是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整合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学校运营效率、促进学校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起点。目前,高校财政资金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学费、住宿费等业务收入,主要包括人员资金、教学资金、科研资金、行政后勤管理资金等公共资金支出。随着新《预算法》的颁布,预算编制项目的要求越来越详细。如果预算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不详细,管理质量不到位,将严重影响资金的利用效率。预算管理与高校经济工作的命脉有关,但目前许多高校预算未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预算管理与会计脱节,仍采用繁琐的手工编制、整理、总结、加工等方式收集数据,难度大、周期长、耗时、准确性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信息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沟通和处理,需要重复多次,存在预算编制不完善、不科学的弊端。在预算实施过程中,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项指标的动态信息,难以正确、完整地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管理只能流于形式,预算缺乏约束或盲目编制,导致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4.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财务预决算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下没有整合,也没有形成共享系统。高校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主要采用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形式。高校预算必须按照上级财政主管部门下达的预算批准指标执行,各项目不得相互调整使用。预算指标必须手动输入不同的系统,业务量大,容易出错。而且国库支付系统覆盖面广,项目分配不详细,会导致各项目混淆,出现专项资金不专用、项目余额资金不准确等现象。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严重影响资金使用的规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5.财务档案作为会计的基础工作,没有借助现代技术和手段引入信息技术,形成电子存储。档案整理加工全靠人工操作,查找难度大,时效慢,工作效率低,严重阻碍了高校工作的正常发展。随着国家财政财务法规标准的变化越来越频繁,财务管理程序越来越复杂,财务信息量越来越大,财务指标调整和数字变化不断,更新查阅更频繁,手工操作整理周期长,计划跟不上变化快,导致数据全面性和连续性不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大大增加了财务管理成本,影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