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8 热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迫切需要既了解会计专业知识又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会计人才。在此背景下,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于一体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应运而生。不幸的是,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师配置、教学模式、培训基地、评价体系等方面,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和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福建经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思考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专业建设思路。
1.中等职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现状及不足。
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决定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点。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人们对其理解存在一些误解,导致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1专业课程体系注重理论而不是实践。
目前,中等职业会计算术专业教材有很多版本,其整体知识构成大致相同,但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基本上注重理论而不是实践,未能实施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文本研究为教学目标,注重基础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应用,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培训的学生与雇主的需求脱节,学生毕业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工作。此外,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算术专业不仅普遍缺乏实用性,有针对性的培训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往往落后于最新的财务知识和技术,难以跟上行业的发展,导致许多中等职业会计算术专业毕业生因为不能胜任会计工作而从事其他工作。
1.2缺乏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性质要求教师同时具备会计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然而,中等职业学校普遍缺乏双教师教师,专业教师基本上由学生角色直接转变为教师角色,缺乏工作经验,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没有熟练操作会计软件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没有升华在社会实践中,无法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导致内容无法扩展和迁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持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仅根据计算研究的需要,纯粹为学生进行证书考试;或完成教材教学内容,不联系社会现实,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
1.3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在现阶段的中等职业课堂教学中,许多学校仍然片面地强调灌输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要地位。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固定了教学内容,削弱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一些培训教学也主要是教师的故事,并协助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如上述机器填写凭证和模拟会计,学生只停留在准备好的原始凭证中填写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不能理解财务系统的过程。虽然也可以开展教学、学习、做的综合教学,但只关注软件使用过程,停留在软件过程操作的表面技能教学中,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虽然可以处理研究的实际问题,但不能挑起会计算术工作的梁。
1.4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不尽如人意。
由于课程安排、学校培训场地等因素的限制,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仍不能按照基础重、口径宽、能力强的原则调整课程设置,导致企业无法招聘高素质的应用人才。虽然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会计社会岗位,开始重视校内培训室和校外培训基地建设,但大量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等职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不令人满意,无论是培训内容、教学场所还是教师,都不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培训实践教学体系混乱,模拟培训单调,不能充分利用校内培训室和校外培训基地,不能激发中等职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有效提高实践能力,不能实现学生就业时与会计岗位的无缝联系,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会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1.5课程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学生的评价往往采用笔试,只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试往往避免重量轻,教师划定范围,提供信息,学生画葫芦操作,只掌握会计软件界面、菜单和操作流程。在教师评价机制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评价涉及教学、考勤、教学评价、招生、入学率、办公秩序、工会活动、领导评价等内容,以综合得分作为教师评价、培训和模型选择的主要依据。然而,调查数据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常规制度、班级制度、听力评价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