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09 热度:
1. 医院融资概述
融资是医院筹集资金的行为和过程。是医院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发展需要,通过科学预测和决策,通过某种方式从某种渠道获取投资者资金或债权人资金,满足医院改扩建等发展需要的金融行为。
医院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信用担保融资、金融租赁、票据贴现、高新技术融资等。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医院应考虑经济环境、资本成本、融资方式风险程度、行业竞争等因素,选择有利于医院长期发展的融资方式。
医院融资活动必须遵循合法的融资渠道、合理的成本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合理的融资规模等原则。
2. 医院融资内控建设现状
2.1 医院融资模式
目前,我国医院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争取财政补贴、向银行借款、接受慈善组织捐赠、融资租赁等。各种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可以相互弥补。
医院最重要、最首选的融资方式是争取财政补贴资金。这种方式具有无偿还、来源稳定、资金总额大的优点,但也存在资金比例低的缺点。财政补贴资金可分为基本项目补贴和专项项目补贴。医院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争取财政补贴资金。
医院普遍采用的另一种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具有审批相对简单、金额大、付款快、限制少的优点,但也具有还款利率高、压力大的缺点。医院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贷款计划,同时制定还款计划,降低贷款风险。
医院常用的融资方式是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利用自身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进行外商投资,获得相应的回报。这种融资方式既符合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又符合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势。
2.2 医院融资风险
由于融资方式选择不当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医院融资将面临各种融资风险。因此,医院在融资过程中也应积极存在风险,采取合理措施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医院常见的融资风险有:政策风险、战略风险、商业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
(1)政策风险。医院的经营受国家医疗、卫生、药品等政策的影响很大。政策的变化将增加医院按原政策融资的风险。
(2)市场风险。如果金融市场波动,这意味着医院的融资环境发生了变化,贷款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融资风险。
(3)资本运作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医院融资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例如,由于缺乏资本监管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科学的分析和决策,导致盲目投资,导致融资风险增加。
2.3 融资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3.1 融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我国医院内部控制起步较晚,融资内部控制发展缓慢。医院融资内部控制意识普遍薄弱,甚至认识错误,导致融资内部控制效率低下,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2.3.2 医院融资内控制度不完善
由于对融资内部控制重视不够,医院融资内部控制建设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医院没有建立融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融资内部控制制度,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部分医院融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只是一种形式,导致融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满足医院的发展要求。
2.3.3 医院融资内控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医院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普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行使内部监督部门没有单独设置,没有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权威不够,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监督力度受到限制。
2.3.4 急需加强风险评估工作
虽然医院的正常运作会有风险,但融资会带来更多的风险。现阶段,大多数医院没有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不能准确评估和判断融资所面临的风险,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导致风险来临时,医院可能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风险评估不是一项简单的财务工作,而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但医院在这方面缺乏专业人员,只是由财务人员兼职完成。为了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经济损失,加强风险评估是首要任务。
2.3.5 需要加强融资内控信息化建设
目前,医院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医院经济的发展速度,无法实现监督管理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有效沟通,导致监督不能总是使用医院的最新数据和数据,限制了融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3.6 融资内控监督员素质有待提高
医院以医疗为主,医务人员素质普遍较高,但财务人员选拔要求不是很高,专职内部控制人员较少,一般由财务人员兼职,内部控制业务是一个新的挑战,没有专业培训,没有持续学习很难胜任工作,因此人员素质不高不能为融资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提供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