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0 热度: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提出和实施“全球化”战略,逐步取消了一系列严格的OFDI审批限制,积极鼓励和支持一些有能力的企业进行OFDI。OFDI管理在w系统方面,我国经历了从最初的审批制度到审批制度再到备案制度的许多变化。目前,我国实施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此外,在OFDI的外汇管理方面,中国政府逐渐放松了管制,为跨国企业提供了各种支持,主要体现在财政支持、外汇支持、税收减免和海关便利等方面。同时,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截至2016年1月6日,中国已与包括东盟在内的1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1项自由贸易协定。此外,截至2016年3月17日,中国已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投资协议。[5]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及2014年宣布成立的亚洲科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为中国OFDI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上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我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制度和战略保障。 33中国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继续推动资源导向型产业OFDI的发展。在我国过去的OFDI中,资源寻求占很大比例,因为我国人均资源保有量低,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当今我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我国许多产业的发展瓶颈。因此,继续发展以资源为导向的对外直接投资,有选择地在中东、非洲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等国外建立一批资源开发供给场所,可以有效改善国内资源供给,为我国发展提供稳定动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资源搜索OFDI时,只需采用产品共享等“非股权安排方式”,无需取得上游企业所有权,因为这种方式更容易被东道国接受。
其次,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以出售低成本劳动力、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中低端制造业,在技术上日益成熟。然而,由于劳动力、环保成本的上升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的边际产业。根据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投资者应首先对此类边际产业进行OFDI。但是,虽然都是同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一些大企业由于经营管理能力强、规模经济效应大,可能仍然保持较大的比较优势,而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处于相对劣势。因此,应鼓励中小企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OFDI。在具体区位选择上,可以选择“潜在五国”,即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泰国,因为这些国家在人力资源等因素成本、市场发展成熟度和政治稳定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第三,对于我国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如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要大力推进这些产业的直接对外投资,利用技术和规模优势,尽快开拓和抢占东道国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时间要晚得多,但后来居上。目前,该领域的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和低技术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据ADB估计,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亚洲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约为79700亿美元,其中包括近989个交通项目和88个能源跨境项目[6]因此,中国投资企业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以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大力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中国技术优势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最后,一些国内学者认为,在研究开发中国家的OFDI时,这种OFDI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投资者对技术先进国家的投资,以寻求技术,这被称为学习OFDI;第二类是投资者对其他国家的投资,以抓住市场份额,这被称为竞争战略OFDI。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常首先通过第一阶段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学习OFDI来提高自身的技术积累速度,然后实现技术改进和相对优势。然后,通过第二阶段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战略OFDI,以实现开拓和抓住东道国市场的目的。[7]根据这一理论,对于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首先大幅增加对发达国家的投资,然后通过早期科技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增加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