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7 热度:
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工商资本对粮食生产投资的思考
进一步推进新时期工商资本粮食生产投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考虑。
1.定义适合企业经营的粮食范围
适合企业经营的种植养殖业,是指产业链相对较长、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可以扩大农业产业链,扩大农业多功能性,提高农产品价值链。在粮食领域,玉米、大豆等产业链相对较长,更适合企业的规模和产业化经营,可以进行精细加工和深加工。在种植养殖业中,应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特点,优先鼓励企业进入玉米、大豆等产业链价值长、附加值高的粮食领域,而不是进入价值链短、不适合企业经营的小麦、大米。
2.家庭规模经营是粮食生产的最佳方式
马九杰(2013)指出:“家庭作为农业要素的所有者和配置主体,拥有剩余索取权,将克服农业企业管理对生产人员的监督困境。”[ZW(]马九杰的“资本下乡”需要政策引导和准入监管[J].2013(3)中国党政干部论坛.[ZW)]对于不适合企业经营的小麦、水稻等,更适合家庭农场等家庭经营。在农地分级承包的背景下,大规模农地流转后,工商资本不自行种植。分级承包后,家庭经营粮食种植面积为10~15倍,约100亩,应给予重点支持。
3.鼓励外包粮食低端环节,充分发挥工商资本生产要素的优势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经营的现代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因此,应鼓励工商资本在粮食生产中投资适宜的工业化,模拟与集约化领域:一是良好的服务。例如,改良后的小麦种子不是粮食市场流通的主要粮食,而是附加值较高的良种;二是整个粮食产业链。通过延伸,粮食价值链可以实现增值:“一是纵向扩展。一方面,工商资本要注重粮食全产业链的纵向扩张,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二是节点裂变。从粮食产业链加工、销售等中下游环节入手,在每个节点不断裂变新的横向子环节,使农产品附加值倍增。”[ZW(]张尊帅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风险及其防范[J].2013年(8)现代经济讨论.[ZW)]因此,要延伸粮食生产产业价值链,让农民平等分享增值收益;三是社会化服务。在农产品商业化进程中,鼓励工商企业在粮食生产基地设立干燥、配送、仓储、物流等配套生产设施,提供全过程服务。
4.提高粮食补贴的瞄准度,注意分级承包后思路的转变
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原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归属由承包农户与流入方协商确定,新增部分应向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在农地分级承包的背景下,要贯彻“有种有补,无种无补”、“谁种粮谁受益”的基本原则。在农地种粮的农民享受补贴,而不是由土地承包商获得。在补贴标准上,补贴将根据主要粮食作物的实际种植面积进行。
5.相关保障措施
建立风险保障基金。建立健全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租金预付制度。通过政府补贴和流入方支付,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制度。对一定面积以上的粮食规模经营者,制定专项农业保险补贴政策,降低规模经营风险。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在完善农业政策保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商业保险投资粮食生产,实现我国农业保险的转型升级。商业保险参与农产品投资,在风险管理、索赔模式、保险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保险时间不受政府会计保险补贴时间的限制,自主性更强,选择更大,是农业政策保险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