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热度:
(1)实施新型综合财政预算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财政支出的准确绩效评价。准确计算政府每年占有和消耗的社会资源是科学合理评价财政支出绩效的重要前提。目前,只有这种新的综合财政预算才能准确计算政府的所有费用。
二是有利于打破部门既得利益格局。新型综合财政预算保留了现行综合财政预算的优势。通过政府对预算内外收支的统筹安排,可以控制资金的使用方向、范围和标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预算中资金的紧张局面和单位间财政分配的不均衡,使单位资金预算逐步公平、公正、合理。
(2)新型综合财政预算的实施11实施新型综合财政预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部门综合预算与功能预算相辅相成。功能预算的指导反映在部门综合预算中,根据功能进行分类、资金和项目。二是合理确定预算内外资金的优先支付方向。预算单位专用账户资金和其他收入不足以满足核定支出需求的,差额部分由预算分配。根据“吃饭”、保险、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序,基本支出分配到预算内,弥补预算外的不足。三是根据财政部门批准的单位收支预算,灵活进行支定调整。
部门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原则上不直接调整。第四,预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紧密结合。基本支出应准确,并给预算单位留下适度的资金灵活性。
实施新型综合预算管理,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由于综合财务预算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了使综合财务预算管理走上制度化、法制化、标准化的轨道,必须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新的综合财务预算管理措施,明确新综合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管理范围、管理方法和管理对象。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编制办法、审批拨付办法、部门(单位)综合财政预算执行办法等。二是注重票据管理,以票据管理费。收费票据是依法收取预算外资金的征收凭证,是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原始凭证,是检查预算外资金征收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票据管理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基础,要从票据源头入手,以票据的“发、审、验、验、验、销”为管理手段,从源头上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 7 ] ,促进财政资金正常回笼。
三是注重“账户”和资产管理。要实施新的综合财政预算,首先要了解家庭背景,掌握各部门、单位预算外收支和国有资产的详细信息,配合银行、纪检监察等部门清理各部门、单位各类资金账户的开户和会计,撤销不合规账户,实行收支账户统一管理[ 8 ] ,同时,对部门、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登记。一个单位只能开立一个支出账户,以核算财政资金分配和财政账户分配资金。所有收入均纳入财政账户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国家财政资金[ 9 ] ,同时,要注意收费项目的管理,公布收费主体、项目、范围、标准、票种、票样,以及缴费点。四是科学核算国有资产消耗情况。实施新型综合财政预算的一个重要困难是如何确定各部门和单位每年消耗的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消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成本会计理论,选择直线折旧法、加速折旧法等方法,科学核算资产消耗[ 10 ] ,从而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的支出。
总之,新的综合财政预算将是我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涉及面广,改革难度大,需要不断探索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