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2 热度: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政策补贴等方面分配给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的指定资金。是财政分配中用于专项事业的资金,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立项不规范,项目设置过多,资金分散。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缺乏调查论证,审计把关不细,存在“戴帽”项目、虚假项目等问题。调查发现,某省每年有300多个项目专项资金,实施项目多、分散、小的问题突出,“撒胡椒面”现象普遍。设立的项目从几亿元到几万元不等,一旦设立,很难撤销,基础固化,无法整合,无法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效率。
2.预算编制不到位,约束力不强。多年来形成的传统做法是从第四季度开始编制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预算,人民代表大会结束后发布实施预算。由于时间仓促,编制不到位,很多专项资金在年初批准预算时,只能明确到具体项目的20%左右。“资金等项目”的问题尤为突出。“跑部钱进”现象时有发生,预算执行频繁增加,预算约束力不强。
3.执行进度慢,业绩差。由于年初专项资金预算到位率低,上级部门专项资金拨付环节过多,导致资金拨付缓慢,支出进度低,严重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的发挥。根据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瞿学良和王胜浩的调查,他们调查了100个项目,合同预算总资金23亿元,其中省级专项资金2亿元,地方主管部门配套资金1亿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2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总额16亿元,其中省拨资金1.7亿元,地方主管部门配套资金0.7亿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3.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占合同预算资金的84%、67%和69%。这是项目实施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4.职责不明确,监管薄弱,缺乏绩效考核机制。部分专项资金管理仍存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监管责任难以落实到位的问题。重分配、轻监管、重项目、轻绩效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缺乏监管,项目使用部门在年底集中资金和突击采购,避免上缴资金余额。财政部门只对大量专项资金进行初步跟踪。在具体项目中,在阅读了具体的项目预算计划后,他们将不再询问拨款资金。他们不知道项目结束后还剩多少钱。根据有关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书面报告。但事实上,很少有单位会主动上交专项资金报告,财政部门对此视而不见。只要钱没有放进私人口袋,他们就会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