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8 热度:
首先,地方政府采取土地财政战略的出发点正逐渐从缓解地方建设资金短缺的长期发展需求演变为“标尺竞争”利益最大化的短期竞争战略需求。影响土地财政规模的是地方政府扩大土地财政规模的具体能力(如人均GDP)、城市化率URB和土地价格剪刀差PRIX)而不是实际需要(非农业水平NARRX)、财务赤字FIN和资金缺口ISHO)。根据美国的经验,土地金融最根本的作用是缓解当地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这是一种过渡性的发展战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土地财政应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本文的实证表明,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土地财政扩张越严重。其内在原因是现行绩效考核制度下土地财政战略推广收入结构的变化,鼓励地方政府陷入恶性竞争漩涡,土地财政从“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融资”的基本功能完全转变为恶性竞争战略,因此,即使发达地区根本不需要土地财政,也不会放弃这一战略。
二是地方政府竞争对土地金融规模扩张有积极影响,包括“标尺竞争”中的短期竞争行为(空间传导效应W???LINC、与传统的长期竞争行为(非农业水平NAR)相比,土地价格剪刀差PRIX对土地规模扩张的影响更为显著和稳定。地方政府竞争对土地财政的积极影响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但短期竞争的突出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短期竞争对土地财政扩张有显著关系和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财政规模的非常规扩张本身就是地方政府的一种短期竞争行为。例如,许多学者直接利用土地财政规模来测量地方政府的竞争激烈程度。现有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实现土地财政竞争收入的具体手段是以高价和低价两种不同的方式出让土地,以“土地赚钱”和“土地赚钱”同时获得“直接土地收入”和“间接土地收入”,实现官员晋升机会的最大化。事实上,这种竞争策略受到土地稀缺性的严重限制,没有可持续性。因此,土地财政本质上是一种短期竞争策略。
第三,地理空间距离越近,经济发展水平越近,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相邻”地区之间的“传导效应”就越明显。从理论上讲,地方政府的“标尺竞争”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地区之间,但实证结果表明,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邻近地区之间,也有很强的学习、模仿和传导效应。这是因为,随着中西部发展战略的崛起和实施,欠发达地区在后发优势理论的支持下,普遍采取“跨越式”发展的理念,跳过中间发展的一些阶段,直接跟上和学习发达地区。例如,在国家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政策支持下,广西直接将竞争对手定义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广东,而不是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并直接跟进广东的土地金融战略体系模式。这充分说明了地方“标尺竞争”竞争的激烈性。在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在经济空间和地理空间两个维度上展开了激烈的土地金融竞争。
土地财政规模扩张的调控策略
长期以来,房地产业一直被地方政府视为城镇化的支撑产业。房地产业不仅可以增加消费者和相关企业的效用,还可以使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活动中获得大量的预算外收入,大大缓解建设资金短缺的瓶颈。这似乎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真正的情况是,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获得了大部分利益,但人们只能承受越来越高的房价。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土地金融规模扩张的形成机制是:在自上而下的绩效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越来越将土地金融视为短期竞争战略,而不是弥补短期资本发展的需要;为了获得有限的晋升机会,地方政府同时在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土地金融竞争。地理空间越近,经济发展水平越近,土地金融规模扩张的“传导效应”越明显,竞争越激烈;在地方政府“标尺竞争”行为和空间“传导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土地金融在全国范围内不断蔓延和扩张。因此,改革当前具有短期偏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区际政府竞争从“短期导向”转变为“长期导向”,形成基于长期竞争的良性“传导效应”,是缓解我国土地金融问题的根本途径。具体方法是改革当前以GDP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标准,取代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因素,加强人民满意度、生态环境优化等重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促进地方政府竞争的长期、有序、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