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2 热度:
1.地方政府财政反应理论分析
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和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是增强财政反应,即政府公共支出决策应充分响应居民的公共需求。政府的目标函数为Ug=(1)-p)G+pUi,公式:Ug表示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UI表示地方代表性居民的效用函数,G是地方政府官员关注的其他目标,不同于当地居民的偏好,0≤p≤1是地方政府目标函数中居民偏好的权重。如果P=1,地方政府的目标与代表性居民的偏好一致,地方政府充分回应当地居民的偏好;如果P=0,地方政府完全忽略了当地居民的偏好。P越大,地方政府就越重视当地居民的偏好,那么P就是本文所定义的财政反应。实际上,P的大小反映在公共支出决策中。以下是如何从两个方面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反应。
(1)居民直接参与公共支出决策
假设居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成本为零,所有公共支出决策都由所有相关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在这种决策模式下,政府和居民的角色重叠,地方政府是所有居民,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等于当地居民的公共商品偏好,即Ug=Ui,地方政府财政充分回应了居民的偏好。虽然在实践中,由于决策成本高,居民很难直接参与,但该模型的分析结论告诉我们,扩大公共决策的参与范围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反应。
(2)居民间接参与公共支出决策
目前,在现实世界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基于代议制民主的居民间接参与的公共决策机制。根据公共选择理论,地方政府官员作为经济人,自然会有其他不同于当地居民偏好的目标,偏离了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和居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实践中,有三种方法可以促进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与居民的公共物品偏好一致,从而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反应。
①手动投票机制。在选举制度发达的国家,地方居民可以通过直接投票更换代理人,及时纠正地方政府目标对居民偏好的偏差。地方政府官员最关心的利益是获得代理人资格,即赢得选票。因此,手动投票机制是对代理人的强有力约束,可以保证较高的财务反应。
②权利分离的制衡机制。通过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利分别赋予不同的主体,使客户相互制约和监督。在日常权力运作中,地方居民通过人民代表表达自己的偏好,对行政机关施加约束,使行政官员的行为更符合地方居民的偏好,从而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反应能力。
③脚投票机制。蒂伯特在1956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在没有迁移成本等一系列假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看作是一个基于地区的娱乐部门。居民选择不同社区最满意的公共产品和税收组合,就像消费者在市场上选择商品一样,居民可以通过脚投票机制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地方政府鼓励他们断断续续地提高财政反应,以赢得竞争。
2.完善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回应现状的政策建议
(1)拓宽居民直接参与公共支出决策的渠道
如前文所述,居民广泛参与公共支出决策,可以使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更符合居民的公共物品偏好。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反应能力。目前,浙江省温岭市、安徽省盐津县等地出现的参与预算实践,为居民参与公共支出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下一步,我国地方政府应逐步推广。
(2)加强全国人大对行政部门的制衡
通过提前和延长全国人大预算审查期,提高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实现全国人大预算审查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一步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预算、表决权、否决权等权力,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形成有效的平衡。
(3)促进生产要素流通,激活“脚投票”机制
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打破对人力资本、资本等因素流动的各种不合理限制,降低居民迁移成本,激活居民脚投票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反应。
(4)完善选举制度,回归当地居民委托人身份
选票竞争无疑是对地方政府官员对居民公共物品偏好最强烈的激励。然而,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任免仍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集权模式,大大降低了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反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和官员的选举制度应不断完善。条件满足时,中央政府应逐步退出直接决定地方政府官员任命、奖惩和晋升的任命,使地方居民的客户身份得以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