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30 热度:
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和其他单位向有关各方面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是会计信息的集中反映。经济管理部门利用财务报告作为宏观调控经济决策的依据;财税部门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投资者根据报告提供的信息分析投资质量,便于做出决策。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财务报告仍然是指导资本合理流动的信号,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因此,财务报告应满足不同需求者的需求。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应全面、完整、合理,满足不同信息用户的有价值选择,实现会计目标。
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披露的现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通过招股说明书、配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进行。其中,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最全面。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基本分为以下几类:
(1)财务报表。它包括两年的比较资产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
(2)财务报表注释。它包括公司的主要会计政策、报表中项目的分解和详细说明、报表中的非常规项目和异常情况以及表中无法反映的重要事项。
(3)关联企业信息。包括关联企业的名称和所在地、关联企业的主要业务范围、公司持有关联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
(4)重大事项。包括公司签订的重要合同、公司经营政策或经营项目的重大变化、公司的重大债务、公司生产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公司重要管理的重大变化、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或购买大量的长期资产、新法律法规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合并分立等。
(5)财务指标和业务数据摘要。财务指标一般包括净营业收入、税后利润、总资产、股东权益、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股息、净资产收益率。业务数据主要包括产品销售、市场份额、实物计量人均劳动生产率、公司主要业务总收入百分比、公司各地区收入百分比等。
(6)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包括年度整体经营情况、行业总体情况、相关产业政策、行业主要统计数据、行业地位、经营计划目标、经营问题和解决方案、国家限额控制资源消耗、海外市场发展、公司外汇平衡等。
(7)公司股东及股东情况。
1.2 存在的问题
(1)过度披露非核心业务。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规范公司股票和股东信息披露,包括股票发行、上市、交易、股东结构、数量及其持股情况,包括“股东数量”和“内部股东持股”信息,大多数人不使用。
(2)核心业务披露相应不足。现行财务报表制度缺乏反映企业总收益和损失的披露,包括因不能计入所有者损益而直接确认的收益和损失,以及股东权益的变化和收益分析的变化。
(3)未来信息基本未披露。①上市公司现行财务报告制度缺乏判断企业经营战略得失和前景的信息,以及是否适应企业环境,包括企业共同技术水平、可能的重大技术进步、潜在盈利能力、重大投资、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企业近期和长期目标等;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未披露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才资源、商誉等软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软资产是公司现金流和市场价值的驱动力;③目前,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量和反映尚未解决,因此无法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规模、类别及其对公司的影响,导致信息份额不足造成的决策失误。
总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人力资源等软资产信息的分析和披露,其次是财务预测信息和价格变化的影响。
2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不足
(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印象管理行为。简而言之,印象管理是上市公司的形象动机和形象构建。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如何在市场上包装自己,如何形象上市。在印象管理模式下,财务报告必然存在粉饰性的选择性倾向和表达性倾向。选择性倾向会故意夸大或隐藏一些信息,导致信息披露不足,而表达式倾向则是在原因分析中直接添加无关信息,导致信息泛滥过剩。
(2)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体系不完善,披露方式相对单一,导致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充分。
(3)未来的会计计量将是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的重要补充;历史成本计量和其他计量的发展趋势。信息用户不仅需要历史信息,而且还需要未来信息。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基于交易价格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只提供历史信息,难以正确反映财务报告中重要资产和负债的现有权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