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5 热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
(一)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协调
近年来,随着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逐渐分离。随着改革的深化,现有的会计制度无法满足行政机构财务管理的需要。此外,部分政府部门内部职能分工不明确,行政机构交叉管理,难以确定会计制度。因此,一些单位的职能部门开始互相逃避,导致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两套会计制度的存在扰乱了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
(2)会计科目体系与经济业务要求不协调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复杂多变,会计科目体系不完善,很多业务无法体现。因此,无法如实反映单位的实际情况,导致财务信息无法核实。会计科目与经济要求的不协调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创业时,会计人员在不了解会计科目的情况下随意划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趋势不明,无法进行财务核查。二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与上级部分协商的会计科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会流入单位黑账,很可能导致账实不一致,影响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
(3)预算与执行不匹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规范,部门预算随机性明显,人为因素控制资金过多,导致很多项目无法按预期完成,不仅影响预算的严谨性,还可能影响后期项目的预算和实施。单位的资金收支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金收支时间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数量可能有多有少。此外,预算中可用的资金与实际账户中的资金不一致。由于部分收入暂时难以到位,部分审批程序暂时不完善,项目资金实际账户无法支付,容易导致单位账户上出现红字,甚至入不敷出。这种预算与实际实施不匹配的现象经常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单位财务体系混乱。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将预算与实施相结合。(四)单位缺乏监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对单位内部人员和资金缺乏监督管理,执行效果不佳。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费用的审批程序过于简单,很多单位的费用往往事后审批,容易导致财务费用远远超出预算。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往往职责不明,容易导致腐败等各种现象的滋生。因此,单位内部必须有明确的权责。票据经理和单位负责人不能担任同一职务。单位内部应当设立职能部门和监督部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
(五)资产管理与会计部门不协调
现阶段,集中会计的会计方法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或错误,严重者可能导致行政单位瘫痪。一是单位管理预算与会计业务的分离,会计部门对单位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活动了解不多。如果不能全面实时地掌握部门经济活动,就很难确定会计的准确性。其次,一旦资产管理部门与会计部门分离,一方面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将记录登记单位原资产的明细账;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本身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经营管理,导致明细账与实物不一致。第三,由于会计集中,部门之间存在时间和地区差异,原则上是第二年初返还财务会计结果,原行政机构不能实时查询年度财务总会计,影响行政机构第二年的财务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