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7 热度: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市场经济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些事业单位开始与市场经济接轨,导致一些项目开始以盈利为主,逐步与一些盈利企业合作开展一些项目。事业单位的项目已经从单纯、无成本的社会贡献转变为考虑节约成本、减少国有资源浪费,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是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重大转变。
2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概述
2.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形势和经济结构,制定了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在避免国家资源浪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997年,财政部出台并实施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指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与资金供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预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组织收入,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会计,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财务控制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
2.2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目标
事业单位成本控制主要是指根据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提前设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在其职权范围内记录、收集、计算、分析和评价成本控制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发生的费用,确定公益服务成本管理水平,评估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确保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事业单位中,有效控制财务管理非常重要,但许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特别是在会计方面。没有严格控制会计凭证的填写,根本不能保证依据标准的顺利进行。缺乏原始凭证会导致成本行为的出现,直接影响单位会计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导致国有财产的损失。
3.2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目前,我国许多公共机构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还不够熟悉,更不用说了解各种制度的重要性了,或者传统的关注控制单位内部的人力和物质资源,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一般来说,公共机构将节省日常开支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因此,大多数公共机构往往人工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关注指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公共机构应严格控制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但实际上造成大量资金流失,使内部控制失去自身意义。
3.3财务管理知识普及不到位
财务管理的发展是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利益。但现阶段,大多数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普及不到位,导致很多员工对财务管理不了解,对其概念和重要性模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
4.以财务管理促进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4.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内部行为
加强财务管理和控制,有利于优化公共机构的成本控制。因此,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重要的。(1)资产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定期库存财产记录来优化和加强,防止腐败、挪用、浪费,促进公共机构财产物资管理的科学实现;(2)提高公共机构相关会计人员的质量。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机构可以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其整体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
4.2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
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受到限制。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部门与单位其他部门的关系相对疏远,导致财务管理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为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主要实施以下几点:(1)实施财务分层管理。全面贯彻节约成本的意识,按照新会计准则,严格做好财务管理的每一步;(2)实时监控单位资金流动。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可以依靠相关的信息手段实时共享财务信息,方便单位其他部门的监督,防止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有利于保护事业单位的根本利益,促进成本优化。
4.3加强预算管理的实施
管理在预算编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在预算分配方面,相对而言,在事业单位中,更合适的方法是逐层分解。为了有效保证财务预算中各项制度规范的落实到位,相关管理人员应从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入手,将预算管理与岗位绩效相结合,既有利于调动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实现预算管理的统一;(2)要有效控制资金的投入使用,避免浪费和超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3)预算体系的建立还需要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实现各项财务指标的合理设置、实施、考核和监督,既提高了预算管理效率,又提高了管理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在越来越多的工作中,重大决策也更依赖于财务分析的收支预算结果。改革后,事业单位要尽快加快改革步伐,使我国事业单位朝着更健康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