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热度:
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和原因
(1)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增加,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校规模迅速增加,资金投入不足与扩大学校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压力很大。在政府拨款增长不大的情况下,高校负债办学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因此,向金融部门或社会借入适量资金进行高校建设和发展,可以大大缓解高校办学压力。同时,过度的负债管理必然会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维护费用,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合理组织资金,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同时,由于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盲目跟进;自筹资金难以落实,高校只能通过向银行贷款来弥补,使得高校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急剧增加。高校负债风险的主要原因有:
1、高校扩招。高校扩招势必带来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对改善科研条件、食堂条件和教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扩张应该需要增加更多的财政投入,但事实上,我国的财政投入并没有跟上高校扩张的速度。高校只能借钱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2、金融机构对大学贷款准入条件不严格,风险意识薄弱。一些银行没有对贷款的目的进行实质性的审查,也没有仔细分析贷款对象的还款来源,认为大学不会破产,因此对大学的贷款风险缺乏足够的预防意识,鼓励大学不顾后果的多贷甚至无序贷款行为。
3、有关部门对高校贷款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因此,高校随意使用贷款,自主性强,自由度高,新校区、豪华教学楼等盲目建设,导致许多高校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比例严重失衡,基础设施摊位太大,教学、实验、生活、安全、资本比例安排不科学、不合理,资本利用率很低。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安排、宽宏大量、比较、超计划、超指标、超规模建设的现象非常突出。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因行业管理不善而破产清算,给学校造成连带责任和财务损失的可能性。高校财务制度承诺将货币资金、实物和无形资产投资于校办行业的其他单位。当然,这样可以保存和增加学校的闲置资产,高校的投资目标主要是校办行业。但是,如果高校不顾自身财力物力,盲目对外投资,投资于无效重复的项目,造成学校资源的损失,这就是高校的投资风险。此外,为了通过政府的教育教学评价,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一些高校盲目投资实验室、教学设备、校舍等硬件设施,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容易导致资产重复购买或闲置,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此外,高校的这些投资项目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这些投资项目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使高校形成新的不良债务,增加债务负担,造成投资风险。高校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有:
无论在校办企业的经营机制中,学校虽然没有政府系统的企业管理体系,但具有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特点。但企业法人意识淡薄,法人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法人责任没有真正落实;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并没有真正到位。有的学校以财务集中的名义,将企业财务全部由学校财务处管理,使学校企业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自主经营能力差,抑制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难以发展。
2、为了通过政府的教育教学评价,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一些高校在开发过程中盲目投资实验室、教学设备、校舍等硬件设施,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容易造成资产重复购置或闲置,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此外,高校的这些投资项目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这些投资项目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使高校形成新的不良债务,增加债务负担,造成投资风险。
(3)财务管理风险
是指高校管理混乱导致财务管理失控造成的财务风险。然而,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的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学校与社会经济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增加。财务管理风险的存在不利于资源的分配、整合和资金的有效管理,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形势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高校财务预算未将还款本息资金纳入预算。日常资金预算执行不严格,超预算、超指标现象严重,无资金担保还款,造成贷款风险。
2、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资金流失严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高校在资金筹集、新生招生、物资采购、基础设施项目承包等领域乱收费,私人设立“小金库”、收“红包”、吃“回扣”等现象,导致学校收入流失,财力分散,给高校正常运转带来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