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0 热度:
前言
成熟的期货市场具有风险防范和价格发现两大功能。在此基础上,期货价格已成为世界主要金融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风向标,成为维护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在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促进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在20xx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主席提出“加快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建设,逐步提高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定价能力”。外部需求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期货经纪公司(以下简称期货公司)作为期货交易的重要渠道,随着期货行业20多年的发展,会计环境能否承载期货公司在这一历史机遇中跨越式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期货公司实施的会计制度,找出制约期货公司会计环境优化的制度障碍,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一、期货公司会计制度执行现状
期货公司会计制度包括财政部1997年《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20xx年《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国证监会20xx年《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20xx年《期货经纪公司年度报告参考内容及格式》。上述规章制度构成了我国当前期货行业的会计制度。
目前,金融业普遍实行财政部20xx年发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二条明确规定,“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金融企业(以下简称金融企业),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等,但由于制度修订之初,期货行业在金融行业的市场份额极低,对期货公司的针对性不强。而且,由于该制度只要求在上市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股份制金融企业实施,对期货公司是否实施没有强制性要求。
二、期货公司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现状分析,期货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行业会计制度的滞后非常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期货行业会计制度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发展。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制约期货行业发展的会计制度的主要方面:
(一)会计制度不完整
目前,期货公司实施的会计制度是针对商品期货交易的。随着近年来期货行业的蓬勃发展,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特别是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介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期货公司业务逐渐丰富,会计业务指导制度狭窄,建立完整的期货公司会计制度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会计制度指导性不强
以上两种会计制度的制定是基于早期期货行业处于清理整顿阶段的前提。为了避免文本负担,我们暂时不会回顾期货行业的发展过程。这两种制度是统一期货业务的确认和计量标准,明确成本收集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在规范我国早期商品期货交易金融行为、优化期货市场金融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期货行业的治理和整改工作已经结束。随着保证金监控中心的建立和中国证监会“五位一体”监管模式的有效运行,期货行业逐渐走上了标准化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目前期货公司的会计制度已经制约了期货行业的发展,应尽快修订原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引入符合期货行业发展现状的会计制度,对期货公司的会计业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