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
发布时间:2025-04-11

一、BOT融资方式
 
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即“建设―运营―移交”。BOT本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一种方式。在政府与私营机构达成协议的前提下,政府向私营机构颁发特许权,允许其在一定时间内筹集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并对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管理和运营。政府可以限制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但确保私人资本有机会获得利润。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营机构分担。特许期结束时,私营机构按照约定将设施移交政府部门,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管理。
 
BOT不仅仅是吸引外国投资的一种方式。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用于吸引外国投资的BOT项目经常陷入汇率风险、货币兑换困难、国际惯例与国内现状之间的矛盾等各种困境。因此,在中国的推广过程中,BOT不仅要吸引外国投资,还要吸引国内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即国内BOT,这是BOT在中国的正确发展道路。利用国内BOT形式进行公路建设的目的是启动国家急需建设、国家财政资源暂时无法建设的民间闲置资本。通过公路建设,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使参与建设的民间资本获得合理回报,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经验,BOT模式逐渐衍生出其他运行模式,更常见的是“建设”―“转移”是BT模式。BT模式是一种发展时间短的新型投融资模式,重点是“BT模式”B(施工)“阶段,投资者移交时,无投资者完工后经营,取得营业收入。项目业主(一般为政府部门)按合同约定分期向投资者支付合同回购价款。近年来,漳州市成功的BT融资建设项目包括2011年漳州沿海大通道(漳浦)一级公路工程和2012年厦漳同城大道试点项目。2013年开工的漳州新江东大桥和接线公路工程也属于这一模式。
 
二、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
 
资产证券化是以项目(包括未建项目和现有项目)所属资产为基础,以项目资产带来的稳定预期收益为保障,通过信贷升级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主要是债券)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从本质上讲,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基于项目收益的项目融资方式。这种新的融资方式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创新浪潮中,其内涵是将原股东(卖方)不流通的股票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结构转化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具体来说,它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可预见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分离和重组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然后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其实质是融资者将证券化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移给投资者。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