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融资难制约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11

融资难制约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制药行业的研发时间很长。创新药物从研发到最终批准上市,整个过程通常需要15年左右,投资高、周期长、风险高。据统计,1990年―2011年期间,国内医药行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60亿元,获得一类新药14种,平均研发成本高达26亿元。投资水平为全球新药研发平均成本80亿元―9倍。创新型企业在产品成功上市前,既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无法通过IPO筹集大量资金。即使对于风险投资,由于专业壁垒高,专业VC数量少,金额小。这导致制药业创新面临融资问题。
 
其次,融资难导致R&D资金投入不足,创新不可持续。以河南为例。2009年,河南医药企业科技活动资金总额超过13亿元,科技活动资金总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4.92%,其中R&D资金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3.30%。企业R & D资金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如果这一比例低于2%,企业创新将难以维持。只有高于6%,企业创新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国家“科技进步监测标准”将该指标定为6%。因此,河南省制药业应继续提高R & D的投入强度。
 
第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力明显不足。虽然国内医药行业数量庞大,但大部分都是小企业(占74.64%),大企业只占5.53%。大而不强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医药企业的规模上,也体现在国内市场的药品生产质量和技术含量上。在众多药品中,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药品不到5%。在我国7000多家医药企业中,超过13.5%的企业没有盈利。这客观上对医药企业突破融资问题、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我国7000家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大多处于较高水平,严重制约了医药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未来,减债、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压力较大。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