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发布时间:2022-06-28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途径
(1)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意识,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意识。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会计基础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对学生财务问题处理分析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满足不同岗位的需要,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人才。
(2)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修订人才培训计划前,应通过不断访问、研究会计人才就业岗位和人才需求企业,明确会计人才专业核心能力的需求标准。优化人才培训计划中的课程结构,使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相匹配,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遵循高职教育“应用型”根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数量,使整个课程体系坚持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满足社会岗位需求标准,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3)完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要有效测试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掌握情况,只能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来实现。因此,通过量化的职业核心能力测试标准来评价学生迫在眉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邀请企业人员共同制定一套符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岗位需求的职业核心能力测试标准。在这套测试标准中,围绕学生需要培养的某一或某些专业核心能力,将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分为不同的测试点。测试方法不仅限于试卷测试,还可以采用现场模拟、案例实践等不同的测试方法,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借助这套标准对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进行真实掌握情况的评价。从而通过评价结果进一步优化和修订后期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更符合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这就要求高职会计教师进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锻炼,提高自身专业实践技能,加强社会服务,了解专业领域前沿趋势,参与校内外实验培训条件建设,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此外,进一步加强教师多元化建设,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测试标准,参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测试等人才培养过程。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是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的法宝,也是影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自上而下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意识,优化课程体系和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还要由内而外与企业全面对接,按照就业需求标准形成校企共育模式,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