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对外直接投融资方式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5-01-03
中日对外直接投融资方式的比较
一些企业调查结果认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融资来源不是银行的大额贷款,而是自身的未分配利润。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调查报告,只有21%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52%的对外直接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企业未分配利润。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是对外直接投资贷款的主要来源,代表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同时,在中国,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直接投资约1400亿美元,占GDP的0.31%,但对外直接投资总规模占58.0%,远高于日本。考虑到日本1971-1984年的数据,企业通过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融资规模为84亿美元,占GDP的0.08%,是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2%。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更依赖银行贷款。
通过对中日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从区位选择的角度来看,日本的区位分布更加均匀,更加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过于集中在亚洲,尤其是香港;从产业选择的角度来看,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从资源获取产业向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的演变,再向第三产业转变。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始终保持着以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从投资主体来看,我国主要由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中央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参与不足;从融资方式来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更依赖银行融资,贷款比例占整体投资比例过高。
鉴于上述结论,中国政府和企业应首先认识到中国直接投资现状的问题和不足,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模式和利润水平的差距,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直接投资的历史经验和成功案例。具体来说,首先,中国企业应更多地考虑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更加关注先进技术获取的重要性;二,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低利息和税收优惠,重点培育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