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4-12-28
投资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人才培训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投资作为金融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应根据金融专业的培训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但目前,我国一些大学的金融专业已被设置为一种宽口径、全覆盖的教学模式。这种人才培训模式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培训,但忽视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课程的教学设计偏离了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轨道。
(2)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我国的投资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座、学生听力和教科书内容的“填鸭式”教学。首先,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方法使课堂无聊,师生缺乏互动。其次,注重教科书,教科书第一,不能对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观点。第三,投资案例库并不完整。例如,大型项目融资、并购、资产重组等案例很少,即使有相关案例,数据和数据也不完整。最后,缺乏实践教学。教师从学校出来进入学校,缺乏实践经验。
(3)课程不合理。首先,课程之间的设置缺乏系统性、互补性和完整性。例如,多门课程之间的内容叠加重复,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和结构性。其次,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形势的变化。许多教材和案例非常陈旧,难以反映当前的市场形势。第三,课程内容过时,难以与国际接轨。国内投资教材只是为国内金融市场编写的,但发达国家的先进投资理论和技术却一带而过。最后,课时不合理。例如,80%以上的课程是理论课时,20%的课程是实验课时和实训课时。显然,实验和实训课时远远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师安排不合理。首先,缺乏双师型教师。一些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模式,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二是缺乏能在国内外金融平台上进行良好教学的教师。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师资力量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第三,没有教学团队,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是独立的,知识点模块是断层的,这对学生知识的完整性和应用性构成了很大的障碍。投资课程具有集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科技知识于一体的特点。教师很难完全具备这些专业知识,这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