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现状
发布时间:2024-12-21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现状
 
自2004年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型董事会和2009年创业板启动以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渠道逐渐增加,2013年底,新第三董事会计划突破试点国家高新区限制,扩展到所有符合新第三董事会条件的企业,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PE退出行为越来越活跃,图1显示了2008年至2015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年至2010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案例数量快速增长,与金融危机后2009年4万亿刺激政策和创业板推出高度相关。由于2011年下半年通胀压力和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资金募集困难,退出渠道受阻,PE行业进入调整期,导致2011年和2012年中国PE退出数量不仅没有保持原有增长速度,甚至下降。2013年至2015年,我国私募股权市场退出案例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特别是2015年实现定性飞跃,实现1878起退出案例,主要是因为被投资企业上市的新第三董事会可以成为可交易、可转让的股权,新第三董事会市场为股权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平台,成为PE机构的新退出方式。
 
从退出方式来看,据清科集团统计,2015年,新三板被投资企业退出案件954起,占50%以上;IPO退出376笔,占15%;并购退出267笔,占14% 。此外,PE基金还通过股权转让、通过清算、管理收购等方式实现退出。图2显示了2015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的分布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新第三董事会吸引了许多中小企业上市,建立了PE机构退出的新渠道。随着新第三董事会政策红利的释放,促进了市场的快速增长,2015年上市数量和市场价值增长了几十倍,新第三董事会已成为PE机构退出的主要途径。此外,PE机构股权投资退出呈现多元化趋势,退出方式逐渐理性。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