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主要特点
发布时间:2024-11-15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主要特点
所谓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地方财政资金损失或财政支出困难,危及地方政权正常运行和职能行使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地方财政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地方财政风险呈现综合特征
地方金融风险是由各种社会风险转化和综合形成的,具有综合特征。当社会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可以迅速转化为金融风险,如自然灾害会导致地方金融减少收入和增加支出,地方金融风险最终转化为金融风险等。同时,地方金融主要承担地方政权机关所需的资金和地方经济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费用。一旦地方金融出现风险甚至危机,将直接影响国家机器的运行,导致其功能严重失衡。因此,地方金融风险不仅应被视为地方金融部门的风险,也应被视为地方政府乃至全国的风险,对社会各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2.地方财政风险普遍,逐渐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正是由于地方金融的综合性和广泛的来源,地方金融风险客观地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整个社会体系中。只有当金融风险问题越来越严重时,人们才会关注它,并专注于防范和解决金融风险的研究。加入世界意味着中国将加快全面、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经济全球化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且必然会对中国的地方金融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地方金融加入世界后将面临什么样的金融风险,如何迎接挑战已成为一个亟待讨论的主要问题。
3.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财政风险,不同层次的财政风险不同
从横向上看,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受历史、现实等原因影响,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环境制约因素多,长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无法抵消,赤字突出是中西部地区财政运作的显著特点。与财政收入相比,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增长过快,导致中西部地区的财政风险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区。纵向上看,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不同程度地存在于省、地(市)、在县、乡四级政府中,省、地(市)级财政风险较小,县、乡财政风险较高,甚至部分地区出现财政危机。目前,地方财政状况是省级以下政府层层集中资金,但权力层层下放,导致财政状况自上而下比较困难。这使得县乡两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风险加剧,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增长难度加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工资欠发普遍,财政可调财力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等。
4.收支矛盾尖锐,债务负担重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表现
首先,分税制改革的出发点是增强中央政府在财政分配中的地位,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大大降低地方财政资源。二是财权财力分散,税收流失大大削弱了地方财政实力。此外,在地方预算自我平衡的约束下,过度征税、阴粮空转给地方财政收入带来了未来风险。据统计,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的78.0%降至1994年的44.3%,2000年略有回升至47.8%。近年来,地方行政机构和人员的资金支出急剧增加,给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许多政策和措施需要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投资项目需要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因此,地方财政支出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刚性,地方财政自给率严重不足。2000年,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65.3%,地方财政支出增长14.7%,地方财政自给率仅为62%。由于缺乏对政府债务的统一和标准化管理,中国各级政府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各行其道,以地方政府“多元化融资”的名义借款。不规范的借贷行为导致债务偿还主体和责任主体不够清楚,导致重贷轻还,财政最终承担债务,导致财政长期被动。各级政府债务负担已成为困扰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5.地方财政风险隐蔽性强,危害性大
地方财政既有显性风险,也有隐性风险,但更多的是财政隐性风险,甚至一些财政显性风险也会通过人工手段处理成隐性风险,埋下潜在隐患。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财政风险处于隐蔽状态,导致各部门对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意识薄弱,加剧了财政风险的积累和扩大。如果地方财政风险的积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化解,最终会引发财政危机,导致地方经济萎缩和社会动荡。财政风险作为最严重的社会风险,其危害性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