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城市义务教育财政平衡现状
发布时间:2024-09-30

城市义务教育财政平衡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公平性。教育作为国家的基础,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龄儿童,都应该公平享受教育的机会,尤其是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从某些角度来看,做好教育已经成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让农村孩子更好发展的唯一途径。本文将探讨我国城市义务教育当前的财政平衡效果和政策选择。
 
一、城市义务教育财政平衡现状
 
从我国城市义务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和政策倾斜不断加大,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公共安全设施与城市存在差距。目前,我国仍有大量农村地区处于贫困线以下。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方面始终面临赤字,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建设资金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要考虑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这些都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的硬件基础薄弱。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农村义务教育扶持政策,如“两免一补”、“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但由于农村地区数量大、范围广、任务重、情况复杂、资金短缺大,短期内仍无法实现城市义务教育财政的有效平衡。
 
二、城市义务教育财政平衡政策的选择策略
 
1.坚持财政平衡第一的政策理念
 
财政支持是义务教育实施的基本保障,城市义务教育平衡的实现也应以财政平衡为基础。因此,地方政府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以财政平衡为政策选择的基本理念,有效缩小城市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差距,在保障地方公平的基础上,适度倾向于农村义务教育,严格控制预算编制、实施和绩效评价,全面提高城市义务教育财政平衡的效果。
 
2.充分发挥财政监测指标的作用
 
城市义务教育财政平衡的实施不应盲目,而应有明确的标准作为评价财政平衡效果的依据。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可以满足学校提供同质教学的学生平均资金需求作为标准,但由于区域发展的实际差异,这一目标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因此,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定位评价基准线,更可行的是基于省级相关标准,需要统计和整理各级区域学生平均资金水平的数据和信息,为了确保标准设置的合理性,一般选择过去两年继续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作为参考和判断的依据。为保证城市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相对平衡,建立相关监测指标,通过有效监测各区域城市义务教育财政平衡,随时调整相应的平衡政策,确保城市义务教育发展的公平性。
 
3.重视义务教育财政增量与存量的平衡调整
 
义务教育财政存量通常是指生活固定资产总值、专业设备价值等,义务教育财政增量主要是指年度生活教育投资和公共资金,城市义务教育财政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存量方面,因此地方政府增加增量平衡投资和保障也应注意调整存量平衡。在财政存量平衡调整方面,首先通过区域发展实际,合理计算教育财政存量水平的相应价值,制定相关存量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高校进行适当的财政投资,通过调整确保存量平衡。其次,为了缩小城市义务教育的财政差距,我们也可以选择城市目标学校,通过比较财政存量水平,增加关键的财政资本投资,使财政存量调整策略更加合理。
 
4.加强教育预算制度的完善
 
教育预算机制的合理性和预算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金融资金投资后的利用效率,这也是影响城市义务教育金融平衡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教学预算仍存在很大不足。要保证财政平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必须把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的实际需要,全面加强教育预算,实施全面的教育预算机制,防止教育财政资金投入的盲目性,全面规范教育财政资金的投入、规划和使用,避免预算外资金的出现及其对教育财政平衡的不利影响。同时,学校作为义务教育的终端,也应成为教育预算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加强学校预算和参与综合预算,确保教育预算的完善和可靠性。此外,为了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应加强教育预算的全面开放,接受社会监督,增强教育金融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政府预算的积极意义,促进城市义务教育金融平衡的实现。
 
5.加强对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优先事项的区分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许多地区政府的财政能力相对有限。虽然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已经通过了制度的巨大倾斜,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仍难以弥补其财政缺口。如何安排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取决于准确区分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项目的优先性。优先鉴定制度和方法的确定必须基于对地方义务教育实际需要的全面、充分调查,根据具体需求强度、义务教育价值、实施紧迫性等因素,对实际财政支出项目进行优先排序,重点关注城市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校,确保教育财政的“好钢”充分利用到“边缘”,实现义务教育财政平衡的目标。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