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财政政策工具的创新和风险监管的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4-09-21

从PPP的角度来看,财政政策工具的创新和风险监管的政策建议
 
为充分发挥PPP模式在财政中的积极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工具创新,提高政策风险管理能力作为政策建议的两个方向。
 
1. 利用PPP理念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加强金融资金的引导作用。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PPP在利用民间投资、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方面发挥着战略作用。在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还应创新模式。PPP的核心理念是公私合作,充分发挥公私各自的优势。其实施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因此,在实施PP模式的过程中,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合作模式,运用PPP的理念,充分发挥金融和金融工具的作用,开拓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国内PPP项目创新实践中,经过梳理总结,主要有以下创新模式可供参考:以科技投资、科技担保、科技租赁、科技信贷、科技典当、知识产权投资运营等多元化融资服务为支撑的科技金融服务;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效基础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产业基金;以鼓励创业创新为目标的风险投资指导基金;高度整合基金管理公司、政府平台公司、金融企业、企业和自然人资源的城市化发展基金。
 
2. 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参与的PPP项目监管体系。PPP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道路等国民经济和民生领域,虽然引入私人投资,但PPP项目的初衷和目标或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确保金融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金融风险,需要PPP项目涉及服务消费者、服务供应商和服务对象,明确各自的权责界限,共同全面控制PPP项目。政府主要通过项目发布、合作伙伴选择、制度供给、财政投资、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保证和监控PPP项目的合规运作;企业主要通过资本投资、现代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作为纳税人、服务对象和用户,公众应该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因为事实上,作为纳税人公众缺乏直接有效的参与PPP项目监督的方式,公众需要从客户和用户的角度投票,利用市场力量监督、约束和指导PPP项目,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 统一PPP项目管理机构,完善PPP法制建设。目前,从国家部委层面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正在推进PPP模式,各自也有不同的标准和偏好;地方政府也在推进PPP项目,试图处理地方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控制PPP项目的财务风险,首先规划PPP项目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包括统一集中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范围定义等。;其次,地方市政府应设立专业统一的PPP项目管理机构,规范、指导和监督PPP项目,确保项目管理机构的专业性和统一性,加强项目前、中、后的全生命周期控制,尽量避免政府变更造成的市场风险。
 
 4. 控制PPP项目投资规模,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在新的经济常态下,由政府主导的财政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已成为普遍现象。由于绩效考核的推动,PPP项目很容易走上繁荣昌盛的老路。从PPP应用成熟的中国来看,PPP提供的公共产品在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上一般只占公共行政投资的20%左右。财政部还发布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务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要求控制新建PPP项目规模。国家PPP项目每年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公共预算支出的一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PPP项目实施造成的财务收支不平衡问题。
 
5. 科学设计PPP项目的风险共享和利润共享机制。PPP项目设计的核心是双赢和费用的合理分摊,根据每个PPP项目的特点进行风险和收入分析,合理界定公私成本和收入,反映在项目合同中,设计原则应充分发挥公私各自的优势,风险和收入一致,有效控制政府财政风险。
 
6. 利用大数据思维,提高项目控制能力。控制PPP项目财务风险的前提是提前识别各种风险。对于PPP项目,风险总是难以避免,但可控,PPP项目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在项目研究和可行性分析阶段,收集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经济环境、私人资本和行业现状;在PPP项目运营阶段,全面控制项目各实施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识别风险信息,建立纠错机制;项目结束后,综合评价PP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充分反映PPP项目的实施效果。
 
总之,PPP模式是基于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模式的创新,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应以集体利益为基础。这种模式旨在将“花别人的钱做别人的事”的机制转化为“花自己的钱做自己的事”,让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PPP在新常态下对中国财政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在加强对其财政风险监管的同时,要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新方式,做大蛋糕,推动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新的经济常态下,PPP项目的财政效果评价不应局限于财政资金的安全运作和预防财政风险。要充分考虑财政资金对各类资本的撬动和引导作用,评价是否高度符合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标,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