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的相似点
发布时间:2024-09-18

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完善,我国财政管理模式进入收支并重的阶段,开始出现财政支出绩效问题。财政部于2009年发布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11年修订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共十八大还指出,要加快改革财税制度,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把绩效理念贯穿财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审计署在2008年~《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审计制度,增加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全覆盖,绩效审计理念贯穿全部审计项目。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明确绩效审计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明确各自的重点,相互学习经验。
 
1、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的概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和效益。其目的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加强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政支出绩效审计(以下简称绩效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以各种方式和方法审计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和效益。其目的是促进财政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确保财政资金既定目标的实现。
 
二、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的相似点
 
(1)共同的理论基础
 
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都是基于“3E”理论。“3E”理论认为,绩效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都是基于这一原则。这三个指标广泛应用于财政支出的评价中。这三个指标在实际使用中密切相关,但在应用中根据实际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3E”理论是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基础,也是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的基本原则。
 
(2)共同目的
 
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的目的是审计或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和有效性。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率,使财政支出更加规范和合规。
 
(3)共同对象
 
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有共同的对象,都是围绕财政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进行的。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涉及国防、外交、教育、扶贫、水利、农业等领域,不仅涉及国防、外交等与国家基本机器运行有关的领域,还涉及教育、扶贫、水利等与民生有关的领域。简单来说,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价都是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其管理对象是财政资金和财政支出的监管。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