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房地产业“营改增”后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
发布时间:2024-09-14
应对房地产业“营改增”后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的相关策略
(1)重新梳理和规划地方财政体系
“营改增”后,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地方主要税种的营业税退出,必将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重大影响。从收入比例来看,营业税一直扮演着地方财政的主要税种角色。地方财政主要税种的重大改革必然要求地方财政体系重组规划,确保地方财政有足够的收入维持地方建设、公共服务等支出需求。地方财政体系和中央财政体系如何划分税收?“营改增”后,地方财政的主要税种是什么?这些都是地方财政体系建设需要面对的问题。
(2)进一步研究和调整增值税中央地区的分享比例
“营改增”扩围后,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享比例已经达到原来的75%:25调整为50:50.但从上述分析来看,“营改增”减轻了房地产业的税负,客观上达到了结构性减税的目的。然而,“营改增”造成的减税效应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成为地方财政减收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计算中央地方收入的变化,然后综合中央地方权力,确定如何调整增值税共享比例。
(3)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履行这些权利需要财政资源的保障。根据上述数据,房地产业的“营改增”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为了确保地方政府权力的顺利实施,中央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长期、标准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仅有利于地方财政资源的稳定,而且有利于地方政府权力的顺利实施。
(四)继续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推进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规划,在大力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及时将适合税收形式征收的收费项目和基金项目改为税收,完善地方税收制度,确保地方财政稳定。加快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政府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加快地方税收制度建设。
(五)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压力加大时,应着力优化支出结构
减税不减少政府支出就是治标不治本。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坚决执行严格节约的规定,严格控制一般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降低政府行政管理费用,确保“三公”资金只减不增。另一方面,面对地方税收增速明显下降的现实,要优先保障民生和重点项目支出。
结语
“营改增”结合稳定增长、调整结构、造福民生,被视为推进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无疑是积极、全面、深远的。以青岛房地产业为例,研究“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为地方政府保障地方财政收入和发展区域经济提供决策依据。自7个月以来,短期内对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导致地方税收增长下降;从长远来看,“营改增”有利于激发微观经济实体的活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对青岛地方财政收入的长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