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选择财政政策成功的基础
发布时间:2024-09-10
相机选择财政政策成功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方面的显著作用与现行固定汇率制度和非市场化利率制度密切相关。
首先,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发挥显著增长效应的关键原因。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如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扩大国内支出,促进汇率上升,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央行需要购买外汇来干预外汇市场,这自动导致了货币扩张。可以看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扩张的增长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货币扩张的增长效应并不明显。央行增加货币供应,导致汇率下降,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央行需要在外汇市场出售外汇,提取国内货币,自动导致货币供应减少,部分抵消增长效应。
二是非市场化利率制度保证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不会因挤出效应而减弱。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通过向企业、居民、商业银行借款,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全社会对贷款资金的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或对有限信贷资金的竞争,减少对私营部门的投资。这将部分甚至全部抵消扩张性财政支出的影响。挤出效应的结论是基于充分就业假设。根据我国近年来的实践,挤出效应并不明显:
首先,从增发国债对利率的影响来看。自1996年以来,中国的名义利率多次下降,但实际利率上升,这不是财政扩张的结果。由于名义利率的市场化尚未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影响名义利率的上升和下降。实际利率的上升主要是由于价格的下降,而央行没有根据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名义利率。此外,价格的下降并不是财政扩张的结果。相反,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价格的下降。
第二,从增发国债对贷款资金数量的影响来看。增发国债与民间竞争资金不有限。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较高,存贷差额较大。资金过剩主要是由于风险意识增强、企业投资收益低、预期差、产业政策调整等原因造成的,这种过剩是满足政府贷款需求后的过剩。从实际经济运行来看,民间投资主要受民间资本边际产出和公共投资的影响,民间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会导致民间投资规模的增加。国债投资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等社会公共支出领域,不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相反,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改善民间投资的外部环境,提高民间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促进民间投资。
第三,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来看。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有替代关系,即政府支出的增加可能会挤出居民消费。但要分析财政支出结构:部分财政支出(如招待费)确实是私人消费的替代品;公共设施支出是私人消费的互补品。总的来说,中国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是互补的,扩大政府支出对整体需求有扩大作用。
因此,在经济低迷、通货紧缩的前提下,特别是利率尚未市场化的前提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并不突出,政策的增长效应也没有明显减弱,从而保证了我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