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利润率有限,财务风险高
发布时间:2024-08-23
1、电力企业利润率有限,财务风险高
可持续盈利能力作为核心财务能力的亮点,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死存亡。那么现状如何呢?通过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我们可以看到豹子。“厂网分离”后,2002年四大发电集团(不含华能集团)销售利润率平均为12.95%,2003年平均为13.18%;从2002-2003年的平均水平来看,发电企业集团的盈利能力似乎有所提高,但变化并不明显,因此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但电网公司却令人担忧:2002年两大电网公司销售利润率平均为6.83%,2003年平均为2.93%;与2002年相比,下降了57%。如果参照国内外其他行业的盈利能力,会发现一个令人困惑的尴尬现象:与国内主要行业或其他国家的盈利能力相比,中国发电集团的盈利能力在国内外至少是合理的,但电网公司的盈利能力明显低得多。为什么我国电网公司盈利能力相当弱?原因很多,除了现行投融资政策增加了电网企业的债务负担外,电网企业的投资支出只能依靠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财务费用等成本大幅增加,以及当前资产结构不平衡对税收政策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原因是电价机制的缺陷:一方面,由于各种电价差异(工业电价与居民电价差异、优惠电价与区域电价差异),交叉补贴主要由电网企业承担,而不是由政府、发电企业等机构分担,无疑会影响电网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在当前电价系统的输配电环节中,除了个别跨网络联络线验证的输配电价格外,电网的输配电环节基本上没有独立的价值表现,输配电价格只是从销售价格中减去购买价格的倒算法。因此,发电环节投资管理不善导致上网电价上涨,无法保证电网运营的合理收益,影响电网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讨论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时,不能忽视未来的财务风险。电力作为生产、供应、销售同时完成的特殊商品,对下游产业的依赖不言而喻。现在的问题是:面对下游高能耗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力是否应该快速跟进,以满足其非凡的用电需求?虽然短期内高能耗行业确实盈利,敏锐的民间资本也在大规模进入,但从长远来看,高能耗行业市场并不乐观:专家预测,到2005年底,钢铁产能过剩为6000万吨,占当时生产能力的近1/5;电解铝过剩400万吨,而今年的需求只有600万吨;水泥也将过剩1亿吨。高能耗行业巨大的用电需求本质上是将其财务风险转移到电力行业。依靠低电价,高能耗行业迅速恢复投资。一旦需求减弱,电力销售受阻,银行不良贷款数额激增,将造成较高的财务风险。因此,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否则携带黑锅的电力企业很可能会尽力满足高能耗行业的用电需求。毕竟,电力投资的回收期超过十年。
2、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仍较低
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用户欠费。由于电力的自然属性,电力企业一直采用先用电后付费的营销方式,电力企业现有的技术不能随用随付,导致电力企业送电却无法同步收回电费的被动局面。一旦用户没有钱或故意拖欠,就会形成坏账。
电力企业本身在财务管理的微观运作中也存在很多弊端。2004年,电力系统的清产核资充分暴露了资产管理的混乱。由于债务人没有精细化管理和业务跟踪,大量债权资产成为坏账,甚至因为年龄长,无法取得相关证据而难以核销。电力企业是一个较早实现金融信息化的行业,但企业各自为政,投入大量资金重复研发,MIS出现、MRP、MRPⅡ、SCM、ERP、CRM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管理系统未能建立一个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财务管理成本较高。
另一个反映财务管理效率的环节是营销和客户管理水平,因为企业的财务增长能力主要取决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销售收入的增长取决于客户的需求,绿色营销已成为电网企业的生命源泉,特别是基层供电企业。传统观念的惯性使电力企业仍习惯于用行政方法处理客户关系。主要表现为:电网维修时,供电企业往往以安全生产为挡箭牌,轻视客户利益,随意延长停电维修时间或安排临时停电维修;在企业内部关系协调方面,生产、营销、安全监督、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强调各自的便利性,缺乏行为整合,影响服务效率;在营销人员的基本素质方面,缺乏“注重关系、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细理念和行为,缺乏及时收集、处理、处理和报告客户信息的能力。在未来充分竞争的电力市场中,上述情况将继续侵蚀电网企业的客户基础和市场份额,动摇销售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基础,造成电力企业核心财务能力的内部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