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继续加强适应新财务管理模式的财务管理体制改
发布时间:2024-08-15

自20世纪90年代初高等教育改革以来,特别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科建设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达到1900多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财务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国应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以教育税收、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学校产业投资、社会捐赠和设立教育基金等渠道筹集教育资金的新体系。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打破了原来单一的财政拨款融资模式。除了教学、科研等保障要求外,高校的经济活动还面临着物流社会化等多元化的经济活动,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继续加强适应新财务管理模式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二级学院(系)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因此,大多数高校(系)财务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这是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活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务管理的需要。但二级财务责任的扩大也容易导致部分高校(系)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督失败、学校财政资源过于分散、资源浪费。同时,随着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应相应调整。因此,我们认为,在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别核算、集中开户、代理记账”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还应:
 
1.加强部门预算。《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将预算管理纳入法制轨道,突出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新的高校财务制度也将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因此,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校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关系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国家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不足,高校资金短缺与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相矛盾。通过预算管理,体现资金使用的计划,反映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当年计划,可以有机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综合预算管理本质上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标志。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