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企业财务管理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4-08-12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强调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最重要的知识资源,越来越以知识为基础。正如德鲁克所说,“在知识社会中,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并将取代自然资源和金融资本”。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企业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新经济时代的领导者。
1 知识企业及其特点
知识企业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知识企业是以知识为对象,直接生产、加工和分配知识的企业。广义知识企业是指基于科技生产、存储、作用和传播信息和知识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教育、研发、通信媒体、信息服务等领域。知识企业以员工的知识及其商业化为利润来源,更多地投资于知识和信息活动,以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为经营目标,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高风险,高度依赖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
2 知识企业财务管理比较分析
知识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与传统企业不同。首先,金融管理服务于知识管理的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意义。一是知识企业要转变以金融管理为中心的传统企业流行企业管理理念,取而代之的是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因此金融管理要服务于知识管理;二是知识资产在知识管理中的开发利用和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都需要金融管理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其次,高回报、高风险匹配的理念。知识企业表现为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要想获得高回报,就必须接受高风险的存在。因此,知识企业必须突破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保守的消极风险规避理念,在高回报、高风险合理比例的前提下,树立承担风险的理念,这也是社会和历史赋予的使命。知识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果技术创新停滞不前或反应不够敏捷,就会导致企业崩溃。因此,在等待死亡和可能获得高回报的高风险技术创新之间,知识企业只能选择持续的技术创新。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通常包括融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在知识企业中,这些内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融资管理方面,筹集足够的资金是企业实现生存、发展、盈利的管理目标的前提之一。在传统企业中,筹集资本主要是指筹集资金;在知识企业中,知识在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筹集资本不仅包括筹集资金,还包括筹集资本。在Intel生产的芯片价格中,原材料和能源仅占3%,设备和设施费用占5%,直接人工费用占6%,知识、专利和技术价格占85%以上。对于企业来说,如何筹集各种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起点,“知识筹集”与融资的结合将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货币资本筹集和人力资本筹集是相互促进的。货币资本的筹集为人力资本的筹集创造了条件。只有筹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才能吸引人力资本,购买或开发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的筹集将有助于筹集货币资本。因为在知识经济和社会中,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并不取决于实物资产和设备数量,而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优秀的经理和技术人员,是否有专利、技术技巧、商誉、知名商标等无形资产;是否有一个或多个虚拟组织可以随时与企业广泛合作。人力资本是组织的“灵魂”,而物质资本只是组织的“身体”。因此,组织的融资能力基本上取决于组织拥有上述无形资产的能力。换句话说,有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即使没有实物资本,资本持有人也愿意为你提供货币资本;相反,如果只有实物资本而没有人力资本,那么就没有人愿意提供货币资本。因此,在筹资阶段,财务管理应实现这样一个良性循环——通过筹集货币资本为筹集人力资本创造条件,通过财务管理的其他功能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筹集更多的货币资本!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开辟渠道。
在投资管理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侧重于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产生了一系列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模式。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重点关注无形资产投资管理,研究无形资产投资可行性的决策模式。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固定资产决策模型也可用于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但应进行较大调整。特别是如何确定无形资产的净现金流量、贴现率和时间长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由于知识经济和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无形资产投资价值的计算时间应短而不长;二是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因素,系数小,贴现率高或低;第三,季度甚至月度可作为时间间隔单位。此外,人力资本的成本和使用成本应包括范围。
在收入分配管理方面,传统企业的利润分配是基于“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因此,利润自然被认为是资本形成的,利润分配也应按照投资者的出资比例进行。然而,在知识企业中,基础发生了变化。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本而不是货币资本。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管理者和科技人员手中。高智力人类劳动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人力资本决定了知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是决定财富形成和分配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重点应该转向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而不是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如何确定人力资本的规模,如何分配,是收入分配管理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知识企业中,知识所有者领导资本股东、员工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企业。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向企业投资物质资本,但他们都投资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人才,这也为企业剩余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这些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产权主体,有权参与剩余分配。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知识企业应改变投资分配的收益模式,并按照“资本+知识”的模式进行分配,即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分配,根据其贡献规模和各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风险规模进行分配。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兼顾公平。目前,国内外一些知识企业对人力资本的定价和分配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股票期权制度、员工持股计划、剩余利润分配制度等。简而言之,人力资本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