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研究视角的扩展
发布时间:2024-08-10
1.财务管理研究视角的扩展。财务管理的理解和研究视角需要改变,新的观察和分析视角至少包括管理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战略视角、本土化视角、跨学科整合视角等。关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我已经在《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李新和,2004)一文中解释过,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其他四个研究视角。
(1)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涉及到财务管理学科的所有权。在西方,财务学科的所有权经历了从会计到应用经济学的转变。(Peter.Atrill,2004)由于公司金融是以资本市场为背景的,导致了金融与金融的融合。西方的学科划分传统显然不适用于中国。改革前,中国的金融管理学更多地借鉴前苏联的传统,将金融管理学确立为微观管理学的分支。中国有金融学和金融学分的学术传统。我的观点是继续遵循这一传统,即从管理的角度研究和设计金融管理学科。
从管理的角度研究财务管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财务管理的视野应涵盖公司内外两个领域,从整体角度看待公司的财务业务,将公司的财务业务与公司战略、运营、资源配置、绩效衡量等要素联系起来;二是从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入手,而不是从风险最小化的目标入手。后一点对财务管理和控制过程和方法体系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和实践来看,财务管理和控制过程和方法体系的选择通常是从风险最小化的角度来选择的,这体现在控制过程的繁琐设计上。要转变财务管理的研究视角,需要将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概念纳入财务管理体系,使风险与效率相统一。
(2)战略视角。20世纪管理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建立战略导向,也应反映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从战术管理向战略管理、从具体事项管理向整体管理的转变。仅以财务分析为例,现有的四个部分(偿付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系统缺乏应有的战略性、完整性和层次性。建立战略导向的财务分析体系,需要以财务报表为基础,整合相关业务数据,将财务分析与战略、运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联系起来,系统调查公司的价值、实力、效率、质量、风险、增长或失败,以及基于现金流和价值的公司战略分析。
(3)本土化视角。会计是一种国际商业语言,会计标准逐渐国际化,使会计研究能够选择普世主义或趋同的模式。财务管理不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实体管理活动,深受文化的影响。跨文化管理的研究证实,即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管理模式也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包括财务管理模式,如财务配置模式和经营模式,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性非常明显。因此,财务管理的研究应考虑文化差异的影响,选择特殊或本土化的模式。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的建设应以文化为基石,充分调查和分析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权力距离、风险意识、宗教、语言等文化因素的实际影响。在中国,集体主义、权力距离、政府主导、儒家伦理等一系列文化特征及其对财务管理实践的深远影响是我们在研究财务管理问题时不可避免的。
本土化模式的财务管理研究首先是民族主义,需要适应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因素。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关注中国财务管理背景及其财务影响的调查分析;其次,这种研究模式是嵌入式的。即将企业的财务问题嵌入到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分析公司财务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零嵌入式的财务立场或研究方法只能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第三,本土化的研究模式是系统内生的,要求我们将系统化
作为公司财务行为的内生因素,而不是外生变量,注重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内外制度结构对公司财务行为的实际影响,以及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化结构。
(4)跨学科整合的视角。综合和细分一直是科学发展的两个共存和交叉趋势,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反映在财务管理研究领域,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其上游学科和旁边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和行为学、文化学、法律等)的影响和影响,借助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公司财务问题,避免陷入“金融理论”的困境。
2.扩大财务研究领域。在细分模式的影响下,科学的发展显著多样化。如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性别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等。另一个例子是经济学,包括数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经济伦理学、经济心理学等。回到金融领域,不难发现,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采用单一的发展路径——数理金融。事实上,这也应该是财务管理贫困化的一个表现。问题是,财务管理还能找到其他发展路径吗?还需要寻找其他的发展路径吗?扩大财务管理研究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公司的财务行为是最常见、最典型的经济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伦理性等特点,其中产生了制度结构。既然以经济行为为对象的经济学可以沿着多条路径发展,为什么财务管理学不能?我曾在《会计研究》(2003年第七期)上提出了四个新的发展路径和研究领域,即制度金融、行为金融、金融社会学和金融伦理学,这些都是值得尝试和研究的新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