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高校综合财务预算管理目标
发布时间:2024-02-12

综合预算管理的保障措施。能否有效实现高校综合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关键在于预算控制、纠正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是否科学有效。
 
1.预算管理。综合预算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具体职责已在此详细阐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机构如何科学有效地运作。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困境很大程度上是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造成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做的是加快综合预算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制定相关制度,确保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完善综合预算管理的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财权事权的划分,适当下移管理中心,充分调动各二级机构的积极性。学校要把管理模式和重点放在宏观调控和综合战略管理上。
 
2.预算编制。由于高校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特殊社会性质,其发展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然后考虑自身的发展。因此,高校的财政资源也主要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在具体的综合预算程序中,适合上下结合的编制。所谓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是指高校财务部门掌握预算编制的主导地位。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编制预算,报学校财务部门汇总批准。同时,学校财务部门还应结合学校总体预算和学院预算,编制综合预算,然后下达各部门。
 
影响高校预算是否权威、严肃、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预算编制方法。目前,高校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预算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为此,高校应结合多种方法,灵活运用。高校的发展战略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规划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预算方法。例如,“零基预算”更适合高校的年度财务预算。   3.预算执行。综合预算是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在内的长期过程,不仅限于事中控制。为确保科学有效的综合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高校管理和各部门、基层单位的意见,各级单位保持良好及时的沟通,使综合预算能够反映学校的战略目标,考虑各部门、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各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与综合预算编制,严格遵守预算管理规章制度,严禁挪用资金;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报告综合分析财务预算执行效果,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完善高校财务综合预算管理。
 
4.建立综合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约束激励机制。综合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实际上是对高校各部门、基层单位和个人的预算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调查分析综合预算目标的实际实施情况。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这种评估机制的建立对综合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评估,可以检查和核实综合预算的管理和实际实施情况,科学公正地衡量预算管理的绩效,综合评价当前的预算管理。其次,我们还可以发现学校的财务健康状况和综合预算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评估结果找到问题的根源。这对提高高校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通过各部门、基层单位领导等人员的绩效考核,根据各自工作的完成效果进行奖惩,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避免综合预算管理的错误,提高工作质量。
 
同时,高校应根据绩效考核建立约束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委员会作为专门的绩效考核机构,应当制定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评价标准的分类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产出指标,主要是指高校投资项目的绩效;效率指标主要反映高校的运行效率;效果指标注重指出的社会经济效益;影响指标是指预算对高校和社会的影响。绩效考核委员会需要对单一指标进行科学分析,然后进行总结,得出总体指标,对预算进行评价。
 
绩效考核委员会需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分级,将考核结果与综合预算管理效果问责相结合,向上级部门报告,即综合预算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通过领导责任制,对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奖惩,并在此基础上增减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预算。这种机构与个人奖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既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极大地促进机构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
 
高校财务工作在高校内部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有效利用学校资源、提高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财务也应与时俱进,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综合预算也满足了高校经济活动向科学化、标准化轨道转变的需要。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