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主要财务风险及原因
发布时间:2024-01-05
地勘单位主要财务风险及原因
(1)投资主体变化引起的融资风险
地勘单位企业经营后,投资主体由单一国家投资逐步向国家投资、企业自筹资金和市场投资多元化转变。申请国家资金勘查单位还应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由于积累有限,很多地勘单位为了抓住机遇求发展,向银行贷款,或以自己的矿权或技术参股,采取矿企联合勘查、股份制改造,甚至向内部员工融资。从某些方面来说,社会融资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剩余资金,有利于将地勘单位承担的探矿风险转化为社会投资者承担,加快工作进度,吸收员工入股,有利于调动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债务管理不仅给地勘单位带来了大量资金,而且进一步增加了融资风险。如果融资方式不合理或控制不足,很容易造成金融危机。
(2)经营环境变化引起的投资风险
地质勘探单位企业化后,地质勘探工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工作性质由国家统一投资、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包括国家公益、地方公益和商业地质工作新体系,服务对象从地质体系到政府甚至全社会服务,工作内容也开始扩展到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土地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然而,除了一些工业勘探项目外,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地质市场还不成熟,地质勘探单位从事相关业务过程,地方经济政策法规和管理方法,有理解、熟悉、理解的过程,真正适应和融入地方经济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渗透的过程,同时由于没有有效的投资管理机制,导致地质勘探单位投资缺乏科学,给资本投资和经营带来风险。
(3)调查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资本回收风险
近年来,世界经济已进入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深度调整阶段,经济增长放缓,全球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近年来,矿产品需求上升引起的盲从式地质勘查投资热情逐渐消退,地质勘查和矿产品市场下滑,全球矿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经济疲软导致矿业萧条,矿业产业链前沿地质勘查经济也呈现出低迷迹象,传统地质勘查市场和矿业经济面临巨大的市场影响。地质工作从发现矿点,到利用各种工程验证资源,再到矿业成果的开发利用,工作周期长,市场疲软占用了大量勘查资金。由于投资无法取得预期的经营成果,社会资本投资地质勘查更加理性,需要在投资开始时评估资本回收风险。
(四)地勘单位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资金经营风险
一方面,地勘单位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同程度上存在“权力代替法律”的概念。领导说了算,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持消极态度,最终削弱财务监督,形成财务管理盲点;另一方面,财务人员道德素质较低,财务工作中因私利违法违纪,人为造成财务风险;此外,对应收账款缺乏有效控制。为了赢得市场发展的优势,地勘单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以自有资金垫资的形式经营,没有对客户信用程度的全面了解,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影响资金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