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3-09-19
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医院需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医院近年来对财务管理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从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仍相对滞后,存在一些不足,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迫切需要做好优化改进工作。因此,本文对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在很大程度上为各行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医疗机构为例,注重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技术驱动管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这种技术驱动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与医院的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有关。具体分析了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提高财务管理的专业性。信息化建设强调引进适合医院管理实践的技术设备,如财务审计、预算制定、资产经营等,具有明显的专业特点。二是降低管理成本。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解决了以往管理活动中人力物力资源投入过多的问题。所有信息和数据都可以存储在计算机中。通过相应的软件处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第三,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通过信息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患者的信息将直接进入计算机系统,如注册费、药品费、检查费用将显示在清单中,患者将直接了解费用细节,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率。最后,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与各种管理活动挂钩,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将推动其他管理工作质量逐步提高[1]。
二、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成为医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但从财务管理整体信息化建设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首先,认知问题。例如,医院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往往不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引进技术还是财务管理设备,都表现为随大流,盲目跟风,缺乏实际的研究和规划工作。这种认知表现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色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此外,从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的认知表现来看,他们往往停留在记账、会计等传统财务管理理念上。虽然他们在财务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思想认识过于滞后,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是缺乏信息人才。医院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结构以财务专业人员为主,而信息化建设要求人员在掌握财务专业的同时,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其他多学科专业技术,因此现有的财务管理团队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同时,在目前的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中,部分资质较老的员工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没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新员工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信息应用能力,但缺乏工作经验,成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没有统一的数据信息编码标准。财务数据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信息化推进中医药医院财务信息管理仍存在招标不规划、数据不统一等情况,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限制了信息化建设。
四是缺乏相关制度和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具体的规划和制度作为保障。其中,在规划方面,涉及资金投入、人力物理资源规划等,制度方面,包括各部门协调机制、责任制和相关考核机制。以协调机制为例,目前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与医院其他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更不用说所有财务数据的统一整合,影响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2]。